站的时钟在走。”
“急什么?”
李海镇打开工具箱,假装调整里面伪装的零件,“你想在狙击手眼皮下冲锋?”
“我只想提醒你,引爆器不会等人。”
彼得罗夫拿起个通讯耳机把玩,指节因用力而白,“每拖延一分钟,变电站的守卫就多一分现风险。”
李海镇“咔嗒”
合上箱盖,声音压在喉底:
“看见二层那个穿灰夹克的人了吗?过去四分钟里,他的视线在我们这片区域扫过七次。”
彼得罗夫喉结滚动,终于移开目光:
“那你说什么时候?”
“等他离开保护圈。”
李海镇从箱内取出一截伪装成天线的枪管,用绒布轻轻擦拭,“等他自己走进射界。”
彼得罗夫趁机凑近,呼吸喷在李海镇耳畔:
“如果他不出来呢?如果演讲后直接坐装甲车离开?”
“那就启动b计划。”
李海镇将天线零件缓缓旋紧,“但绝不是现在。”
彼得罗夫盯着李海镇平静的侧脸,突然压低声音:
“你确定这次能成功吗?”
“你心软了,还是害怕了?”
李海镇截断话头,眼神骤然锐利,“记住,失败了,我们只能选择死亡。”
这句话像柄淬冰的匕,刺得彼得罗夫微微一颤。
他深吸口气,再开口时声音已恢复平稳:
“变电站倒计时四十三分钟。”
“足够。”
李海镇将组装好的“天线”
放回箱内,“现在,微笑。
右前方那个sbu正在看我们。”
彼得罗夫立即扯出个热情洋溢的笑容,举起手中的产品册朝远处挥了挥,活像个急于招揽客户的销售代表。
待那道审视的目光移开,他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
“希望能够成功。”
“我执行任务,”
李海镇轻轻调整领带结,指尖在丝绸面料上留下几不可见的褶皱,“从未失手。”
展览正式开始的嗡鸣声在展馆内回荡,与尚未完全平息的政治性掌声交织在一起。
人群的流向瞬间改变,从聚焦于演讲台变为向各个炫目的展台扩散。
李海镇和彼得罗夫几乎在同时收到了信号——
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目标本身。
西尔斯基将军并未如预判那样,在保镖的簇拥下径直通过专用通道离开。
相反,他在一群高级军官和欧美代表的环绕下,步下演讲台,竟融入了观展的人流。
他停留在了无人机综合展区。
“他没有离开。”
彼得罗夫的声音压得很低,混在背景噪音里。
“他在看无人机,”
李海镇确认,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了一下,是机会,也是巨大的风险。
“采购意向?还是做做样子?”
“不重要了。
计划变更。
靠近他,在展区制造接触。”
彼得罗夫的指令简短有力。
两人开始逆着部分人流,向无人机展区移动。
他们的动作必须自然,不能引起分布在人群中的安保人员的注意。
每一步都像是在雷区穿行。
在一个相对僻静、被几个大型武器模型遮挡的角落,他们假借检查展品信息,迅完成了最后的准备。
李海镇背对着人群,用身体挡住彼得罗夫的动作。
彼得罗夫打开了他的黑色工具箱,内衬被灵巧地掀开,那些沉睡的“零件”
在瞬间被赋予生命。
伪装成无人机支架承重杆的手枪滑套被咔哒一声卡入基座,撞针和弹簧从“特殊配件”
中复位。
一把结构简单但足以致命的简易手枪在几秒内成型,被他顺势滑入西装内袋,冰冷的金属隔着薄薄的布料贴住肋部。
几乎同时,李海镇的手指探入自己工具箱的皮革夹层边缘,轻轻一勾,一抹暗沉的金属光泽一闪而过。
那柄被完美嵌入、躲过扫描的刺刀已落入他掌心,刀身不长,但异常锋利。
手腕一翻,它便像变魔术般消失在袖管里,刀柄紧贴着小臂内侧。
“工具”
就位。
杀戮的意图从蛰伏状态苏醒,在两人眼中燃起冰冷的火焰。
他们再次融入人流,向无人机展区靠近。
西尔斯基被围在一个展示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巨大展台前,正与展商代表交谈。
保镖们形成的半圆形警戒圈依然存在,但显然因为环境的复杂和人群的靠近而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sbu便衣和军警在外围构筑了第二道、第三道防线,但注意力也被分散到四面八方。
就在这时,几名穿着北约制式军服、但没佩军衔的军官走了过来,似乎对他们的“凤凰公司”
展品产生了兴趣。
“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