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陡生变故(1 / 4)

基辅,某老旧公寓,2o25年1o月19日,深夜oo:45

基辅笼罩在深秋的寒意和潮湿的雾气中。

彼得罗夫和李海镇蜷缩在城市北部一栋建于苏联时代、墙皮剥落、供暖时好时坏的老旧公寓里。

这里远离市中心和任何敏感区域,是fsb在基辅最隐秘的“安全屋”

之一,仅通过单线联系,且早已切断与暴露网络的关联。

狭小的房间里弥漫着溶咖啡的廉价香气、纸张油墨味以及一丝挥之不去的消毒水气息。

唯一的照明是桌上两盏光线集中的台灯,在昏暗中勾勒出两人专注而凝重的侧影。

他们已经抵达基辅过24小时,完成了初步的“扎根”

身份伪装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彼得罗夫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幽蓝,正连接着一个极其隐蔽的加密通道。

他手指翻飞,熟练地操作着一个离岸群岛的注册管理界面。

屏幕上显示着一家名为“凤凰前沿技术贸易有限公司”

的资料。

“凤凰公司”

,一家fsb多年前在开曼群岛注册的众多“休眠”

空壳公司之一,背景干净得像蒸馏水。

彼得罗夫正对它进行“唤醒”

和“整容”

公司注册地不变,但股东和董事信息被替换成两个完全虚构、背景详实的东南亚籍人士。

公司主营业务从模糊的“技术咨询”

变更为“精密电子元器件、安防设备及无人机相关技术解决方案的国际贸易”

同时,利用预留的“幽灵资金”

,在多个离岸账户间快制造了数笔小额但符合逻辑的“历史交易”

记录。

向一家新加坡的电子分销商“采购”

过传感器,向一家马来西亚的小型无人机工作室“销售”

过飞控模块。

这些交易在账面上天衣无缝,足以应付展会主办方和sbu可能进行的初步背景核查。

最后,利用伪造的交易记录和一份精心炮制的、介绍“凤凰公司”

在东南亚“新兴市场”

无人机应用案例的“商业计划书”

,彼得罗夫成功为“凤凰公司”

申请到了防务展销会的参展商资格。

一份电子邀请函静静地躺在邮箱里。

李海镇正对着一叠厚厚的资料,眉头紧锁,口中无声地默念着。

他需要完美扮演“凤凰公司”

的席技术代表兼销售经理——

一位来自中国的无人机零部件供货经销商。

他的“功课”

繁重得令人窒息:

他必须将几种关键“展品”

的技术参数、性能指标、优缺点倒背如流,甚至能回答极其刁钻的技术提问。

这些“展品”

正是他们计划中用于组装致命武器的核心组件:

比如“改良型微型光电瞄准图传一体化系统”

,他需要掌握其宣称的“高分辨率”

、“低照度性能”

、“抗干扰加密图传”

、“模块化接口”

等特性,以及虚构的“实验室测试数据”

对于“实验型高能量密度微型固态电池”

,必须熟悉其“体积能量比”

、“充放电曲线”

、“极端温度稳定性”

、“安全认证”

等细节,并能“专业地”

讨论其应用于小型无人平台的“前景”

至于“特种防护纳米涂层溶液”

,要能解释其“疏水疏油”

、“抗电磁干扰屏蔽”

、“极薄涂层不影响散热”

等“神奇”

特性,并编造出合理的应用场景。

他反复练习着充满专业术语又带着商人圆滑的推销话术。

如何将“致命组件”

包装成“前沿科技产品”

如何引起潜在“客户”

的兴趣,又不至于过度热情引起怀疑?

如何在交谈中不着痕迹地套取信息,方便随机应变?

最关键的是刺杀手段。

将微型高爆战斗部伪装成无人机电池或核心部件,利用图传系统实现精准末端制导,这是最可行的方案。

但如何确保在重重安检下,将核心部件带进展会并完成最后的隐秘组装?

如何在西尔斯基出现的极短时间窗口内,完成锁定、突防和撞击?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致命变数。

彼得罗夫的角色是“凤凰公司”

驻乌克兰的“业务联络人”

他需要以假身份,在“积极”

地“采购”

一些基础、常见的

最新小说: 学姐,我对你们真没非分之想! 斗罗:抢走小舞,弑神 见过发光料理吗,你就画美食番? 一入网游不复还 霸道妊妻爱上吊丝代 宇智波,从毁灭忍界开始 四合院:开局爆锤众禽 斗罗:死遁归来,修罗场里当团宠 火系法爷修炼指南 LPL别联系了,我们真不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