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情报”
。
屏幕上那详尽的安保布置图、精确的时间节点、甚至标注的狙击盲点……
此刻看来,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恶毒的嘲讽,像一张精心编织、等待着他们飞蛾扑火的致命蛛网。
他靠在冰冷的墙壁上,点燃一支烟,辛辣的烟雾吸入肺中。
窗外,利沃夫的秋雨敲打着玻璃,寒意彻骨。
“情报网被污染,目标行程成谜……”
彼得罗夫的声音低沉沙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基辅,现在是个完全未知的黑暗丛林了。”
李海镇擦干身体,换上干净的衣物,动作一丝不苟。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被雨水模糊的城市灯火。
“黑暗丛林,那就成为更好的猎人,少校同志。”
他平静地说,语气里是朝鲜侦察总局精英特有的、对深渊的漠然和穿透迷雾的决心,“目标还在那里。
任务,继续。”
安全屋内,只剩下雨声和两个顶级猎手无声的喘息。
第二天,着手准备离开这座危机四伏的城市。
他们选择了利沃夫火车站附近一家中等规模、客流混杂的商务酒店作为最后落脚点,计划稍作休整后,搭乘当天下午的城际列车前往更靠近前线的东部枢纽城市——
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在那里,他们将尝试利用fsb残存的、未被污染的另一条隐秘渠道,重新获取关于西尔斯基真实动向的情报。
清晨七点,天色灰蒙。
两人在酒店餐厅简单用过早餐,正准备回房收拾行李,电梯门在五楼打开,迎面却撞上了三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乌克兰警察。
为的是一名身材敦实、眼神锐利的中尉,身后跟着两名年轻警员,手看似随意地搭在腰间的枪套旁。
“例行检查,先生们。”
中尉的视线在彼得罗夫和李海镇的脸上迅扫过,“请出示你们的身份证件和入住登记。”
彼得罗夫心中警铃大作,脸上却堆起一丝被打扰的不悦和商人的圆滑:
“哦?警察同志,这么早?我们正准备退房赶火车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配合地掏出伪造的波兰身份证件(化名:卡齐米日·诺瓦克)和酒店房卡。
李海镇(化名:扬·科瓦尔斯基)也沉默地递上自己的证件。
中尉接过证件,仔细查看,手指在照片和本人之间来回比对,目光尤其锐利地审视着李海镇——
过于平静、缺乏波动的眼神,略显僵硬的姿态,在经验丰富的警察眼中,本身就是一种不协调的信号。
“诺瓦克先生,科瓦尔斯基先生……”
中尉慢悠悠地念着名字,目光在两人简单的行李上扫过,“从波兰来?商务目的?具体是做什么生意?”
“建材贸易,中尉先生。”
彼得罗夫流畅地回答,报出了一个预先编好的、在波兰和乌克兰边境确实存在的公司名称,“主要是来利沃夫考察一下本地木材和石材供应商的情况,顺便看看有没有合作机会。”
中尉瞥了一眼名片,没有接,而是将证件递给身后的警员进行联网核查,继续盯着李海镇:
“科瓦尔斯基先生,您似乎不太爱说话?身体不舒服?”
李海镇微微摇头:
“抱歉,长官。
我昨晚……没睡好。”
他恰到好处地揉了揉太阳穴,露出一丝疲惫。
就在这时,拿着手持终端的年轻警员凑到中尉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中尉的眼神瞬间锁定了猎物。
虽然终端显示证件“有效”
,但警员报告说两人昨晚才入住,今早就匆忙退房,且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商务活动记录,这与他们声称的“考察”
目的明显不符。
更重要的是,系统提示这两个身份近期在边境检查站有入境记录,但缺乏更详细的背景信息,这本身就值得高度警惕。
“诺瓦克先生,科瓦尔斯基先生,”
中尉的手按在了枪套上,“你们的证件……有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核实。
另外,我们接到举报,称这家酒店有‘形迹可疑人员’出没。
为了大家的安全,也为了洗清你们的嫌疑,请跟我们回一趟警局,配合做个详细的笔录。
放心,很快,不会耽误你们太久赶火车。”
他嘴上说着“很快”
,但彼得罗夫和李海镇都捕捉到了他话语中隐含的关键信息——
“和反间谍部门的人员进行会面交谈”
。
一旦被带回警局,面对sbu的专业审讯和更深入的身份核查,他们的伪装被彻底撕碎只是时间问题。
彼得罗夫和李海镇瞬间交换了一个眼神——
必须立刻脱身!
就在此时此地!
“当然,当然,配合警方工作是公民的义务。”
彼得罗夫脸上挤出无奈又配合的笑容,身体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