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咀嚼着这个名字,“空降渗透?潜艇投送?”
“都有涉及。
更擅长小规模、高精度、静默渗透。”
李海镇补充道,“我们接受的训练……比较彻底。”
彼得罗夫注意到对方在提及“训练”
时,眼中闪过一丝极度专注、近乎纯粹的光芒。
“比较彻底?能具体说说吗?比如格斗、武器、生存?”
“徒手格斗以关节技、绞杀、瞬间致残致死为主,追求效率最大化。
武器方面,精通各国主流轻武器、爆破物制作与拆除、冷兵器。
生存训练……涵盖极寒、酷热、丛林、海岛、城市废墟环境,极限条件下单兵生存周期要求不低于45天。”
彼得罗夫心中凛然。
这描述远一般特种部队范畴,更接近“人形兵器”
。
“看来贵国的训练标准……相当严苛。
你的勋章,想必与此有关。”
李海镇目光扫过自己胸前的勋表,眼神毫无波澜:
“它们只是完成任务的证明,少校同志。
每一枚背后,都有需要被抹除的目标或需要达成的指令。”
话题自然转向了实战技能。
彼得罗夫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半是试探半是兴趣地说:
“听说侦察总局的格斗术自成体系,狠辣高效。
李大尉,有没有兴趣简单切磋一下?就在这客厅,点到为止。”
李海镇毫不犹豫地起身,利落地脱下军装外套,露出里面贴身的绿色体能衫,勾勒出精悍、匀称且充满爆力的肌肉线条。
他走到客厅中央空地,摆开一个看似松散实则蕴含无数后招的起手式。
“乐意奉陪,少校同志。
请指教。”
没有多余客套,两人瞬间交手!
彼得罗夫的风格融合桑博的摔跤锁技与拳击的刚猛重击,沉稳厚重,势大力沉,每一次进攻都带着战场搏杀的压迫感。
李海镇的风格则截然不同——
迅捷如电,诡异刁钻!
动作幅度极小,爆力却极强,尤其擅长利用狭小空间和身体接触瞬间施展反关节技与致命锁技。
他的格斗体系明显高度简化,摒弃一切花哨,只为在最短时间、最小空间内达成最大杀伤或制服效果,充满了朝鲜特种部队特有的致命效率感。
短短两三分钟,兔起鹘落,攻防转换令人眼花缭乱。
彼得罗夫几次势在必得的擒拿,被李海镇以柔克刚,或以匪夷所思的角度化解;
李海镇数次刁钻狠辣的反击,也被彼得罗夫凭借更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绝对力量格挡或强行挣脱。
一次短暂而凶险的地面缠斗后,两人同时力后撤,拉开距离。
气息都略显急促,但眼神中已充满对彼此实力的认可,以及一丝更深的警惕。
“厉害,”
彼得罗夫由衷赞道,揉着刚才被巧妙别住、隐隐作痛的手腕,“你的身手,确实配得上这些勋章。”
他此刻确信,这个年轻人自称的战斗力绝非虚言。
李海镇微微躬身,依旧平静:
“少校过奖。
您的实战经验与力量控制,是我需要学习的。”
他看了一眼彼得罗夫揉动的手腕,“刚才的‘缠丝手’,力角度再精准一分,效果会更好。”
重新落座,气氛已从最初的戒备试探,转变为一种基于专业认可的微妙默契。
烈酒无声地注入杯中。
“好了,热身结束。”
彼得罗夫神色一肃,切入核心,“久明阁下交代的任务,目标:西尔斯基。
地点:基辅,敌方心脏。
李海镇大尉,你带来的初步框架?”
李海镇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薄薄的、没有标识的文件夹,摊在茶几上。
上面是几张手绘的简图和几行朝文注释。
“初步方案基于三点:时机、身份、路径。”
他手指点向一张基辅市区简图,精准地标出几个点。
“时机:目标将于下月7日出席‘国家团结日’纪念活动,地点在市中心的独立广场。
这是近期他公开露面、安保虽严密但模式相对固定的最佳窗口。”
“身份掩护:我们获得两个‘清洁公司’员工身份,负责活动前夜对广场周边指定区域进行‘深度清洁’。
身份可靠,背景干净,已通过当地内线核实。”
“渗透与撤离路径:方案a,利用清洁车混入封锁区,在指定隐蔽点组装武器。
行动后,通过预设地下管网(图纸在此)撤离至第聂伯河畔,有接应船只。
方案b,如a路径受阻,启用备用的‘紧急医疗通道’身份,制造混乱,趁乱撤离,但风险极高。”
彼得罗夫仔细审视着图纸和注释,眉头紧锁:
“独立广场……开阔地,狙击点?距离、角度、安保反狙击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