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退婚你提的,我当皇帝你又求复合 > 第一卷:风起洛陵 第748章 国学总纲!

第一卷:风起洛陵 第748章 国学总纲!(2 / 6)

望着案上书册,沉声道,“四书五经为主,旁及诸子,按理说,此纲最不必革新。”

    “然此书为陛下一人所编,五年之功,一人而五科……难免挂一漏万。”霍纲轻抿酒盏,语中含笑,却不乏试探,“我总觉其中,怕要错漏处处。”

    李安石翻阅片刻,神色也未舒展,低声道:“此书纲目编列虽详,但若问是否深究义理、典章准确,仍需细加研读。”

    “不错。”许居正点头,“先看再说。”

    一语落下,众人纷纷摊卷,各取所需,安坐案前,分列两案而坐,展开对这本《国学总纲》的初次研读。

    起初,众人皆未多言。

    第一页为《大衍论序》,其篇幅虽短,文理却极清,开宗明义,言明科举设“国学”之意,乃为“端士道之始,正心术之本”。

    诸如“士不明义理,何以为礼?士不识仁恕,何以牧民?”等语句,既引前贤遗训,又切今时之弊,文风庄雅而不失锋锐,一开篇便极具风骨。

    霍纲挑眉一看,只觉这“序文”与他过往见的那些讲章大异其趣。

    常见那些书,开口便是“奉圣训以明纲常”,要么就是空引“中仁正义”,说一通无用大话,但这篇《大衍论序》却直指根本,不言空义,而重实修,令人耳目一新。

    他不由翻至第二页,目光一扫,只见标题赫然写着:“四书旨要纲”。

    再往下,是对“文德篇”“仁道篇”“明政篇”“修身篇”的细致分类,每一篇又分数十小节。

    各节所引皆为经典片语,其后自注“章旨”,再附“今解”,最后设“一问一答”,以设策问之体,挑明经义应用之处。

    李安石翻至第三章“明政篇”,只见其中引“正谕书·政本章”一言:“君子为政,必本于仁,仁本于察,察本于听。”下有章旨解读,又设“案问”如下:

    “士为郡丞,闻百户讼母不孝,民声多疑。问:应先审案耶?应先息民声耶?”

    李安石微一蹙眉,却不由自主再往下看,只见答曰:

    “夫不孝,乱伦之始;轻讼,乱政之源。郡丞之责,在审实而非从众。审案者,存理也;息声者,图和也。和而不理,是流俗之弊。理而不和,是法吏之偏。故当先理事、复施教,令民知理而息讼,是为仁政。”

    “好。”李安石轻吐一字,放下书卷。

    “怎的?”许居正挑眉问。

    “此题虽为章句所设,然立意之正、章旨之明、设问之实,皆远胜礼部旧题。”

    李安石语声不高,却字字斩钉,“我等阅历科举多年,从未见过此等将经义与政务并举之例。”

    “不止。”霍纲也道,“你看这一节‘修身篇’第二十三条,讲的是‘君子处官,首慎其私’。设问曰:若友人求请,牵涉属官妻弟之事,应如何自处?”

    郭仪凑过一看,只见答曰:“亲不避礼,礼不避法,士有友朋,义不失廉。为官者,当明法度于情义之间。能持正者,乃为贤吏。”

    “陛下这笔答,真不像出自纨绔之手。”魏瑞在旁低声道。

    “陛下何时还是‘纨绔’了?”郭仪斜睨他一眼,淡淡道,“那不过是他愿意让人这么以为罢了。”

    厅内气氛逐渐沉了下来。

    数十卷页,数百条纲,皆无丝毫错漏之处。

    每一节皆有法可依、理可循;每一注皆引前典、解今事,纵非正史所录,亦多见于官文奏牍、公案判语之间,既不失儒家大义,又契合政务实理

最新小说: 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王猛传奇 升龙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晋末长剑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白月光破棺而出 我在大明开超市 上命昭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