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几个孩子一个结婚的都没有,江德顺就算想花钱也没地方花呀!
特别是之前德林一家说自己有点钱就给家里的孙子买东西后,江德顺因为孩子没结婚,气得够呛,连花钱的心情都没有了。”
有人解释道。
“那他可以给自己花呀!”
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哎,话是这么说没错,可真到了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啦!”
有人叹了口气,接着说道,“俺也是这样,天天嘴上说着都花了,可真要让我花的话,我还真舍不得呢!
就怕万一哪天需要用钱的时候不够了。”
江卫民在一旁听着这些议论,心里有了主意。
晚上,等二伯睡着后,他偷偷翻出二伯的账本,仔细查看工分和收支情况。
第二天,江卫民找到村里负责公分统计的人,诚恳地说:“大叔,我看二伯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一年公分不少,能不能想想办法,让他能多换点实惠的东西?”
那人面露难色,“这不好办啊,规矩就是规矩。”
江卫民不放弃,软磨硬泡,还提出自己可以帮忙做些额外的活来抵。
那人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想想办法。
之后,江卫民又去和村里的小商贩商量,用二伯的工分换些生活用品。
在他的努力下,二伯家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
二伯知道后,又惊喜又感动,直夸江卫民长大了、懂事了。
江卫民笑着说:“二伯,这都是我应该做的,我这次回来就是要好好照顾您。”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卫民在老家的时间也所剩不多了。
这天,他正陪着二伯在院子里晒太阳,突然收到了家里来的电报,催他赶紧回去。
江卫民心里有些不舍,但也知道不能违抗家里的意思。
他把电报拿给二伯看,二伯虽然有些失落,但还是强装笑脸说:“卫民啊,你回去吧,家里肯定有事儿等着呢。
二伯这儿你不用担心。”
江卫民眼眶有些红,“二伯,我回去后也会想办法继续帮您改善生活的。”
二伯拍了拍他的手,“好孩子,二伯知道你的心意。”
离开那天,二伯早早地起来,为江卫民准备了一些自家种的特产让他带回去。
江卫民提着东西,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二伯家。
到了车站,他看着远方,暗暗誓,以后一定要多回来看二伯,也会让二伯的生活越来越好。
上了火车,江卫民望着窗外逐渐远去的老家,心中充满了对这次经历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