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徵(隆禧)在得知蒙古人的目标后,迅返回家中并将此事告知元初。
他严肃地说道:“那本神秘书籍所记载的知识,似乎越了当前时代的认知范围。”
元初瞪大了眼睛,惊讶地问道:“这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存在穿越者吗?而且时间比我们更早?”
远徵点点头,继续解释道:“极有可能。
这本书最早可追溯到皇太极时期,如果不是顺治认为其违背天理,或许它早已现世。”
然而,元初听完后却皱起眉头,疑惑地说:“等等,我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为什么说是顺治觉得有违天和呢?”
她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异样。
远徵稍作思考,回应道:“也许是因为这本书中所记载的内容,与当时的道德观念或宗教信仰相冲突。
或者,顺治皇帝可能担心这些知识会引社会动荡。”
元初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但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
她决定深入调查此事,弄清楚这本神秘书籍背后隐藏的真相。
“无论如何,我们必须小心对待。
这本书可能带来的影响,远我们的想象。”
远徵表情凝重地提醒道。
两人商量一番后,决定共同寻找更多关于这本书的线索,揭开其中的谜团。
这本奇书实际上是由一位来自二十世纪的研究员所着。
这位研究员原本计划在明末初期起一场起义,但当他穿越到这个时代时,却现自己身处盛京。
由于当时他身穿的身份,使得他成为了皇帝皇太极的下属。
然而,正是因为这位研究员的存在和影响,导致这个世界生了巨大变化。
先,原本历史中的“扬州十日”
事件不再出现。
这是因为当时的清朝掌权者与那位研究员达成了一项协议,承诺不会动这场残酷的屠杀。
其次,清朝在这个世界中的入关时间比正史记载要提前许多。
这可能是由于那位研究员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清朝更快地掌握政权。
远徵(隆禧)和元初(乌林珠)再次调查此事时,康熙在宫中也收到了行痴的书信。
书信详细阐述了该书的来历以及应对之策。
然而,正是由于行痴在信中的措辞,引起了康熙的格外关注。
“皇上,此书所记载之事实在太过逆天而行,恐会引不祥,还望陛下三思,莫要将其公诸于世。”
信中的这番话,本意或许是想劝诫康熙,但却适得其反。
康熙本就对行痴心存不满,此刻更是怒火中烧。
康熙读完信后,随手将它扔到一边,怒不可遏地说道:“朕偏不信!
什么逆天而行?朕看你分明就是在为那贱人积攒功德!
朕绝不会如你所愿,只会巴不得她魂飞魄散!”
康熙转身吩咐内侍说道:“传令给裕亲王还有纯亲王,尽快将书上的东西造出来,朕要看看是什么逆天的存在。”
“是,皇上”
内侍在接到命令后就赶到王府,裕亲王在接到命令后,只是有一瞬间的惊讶,要知道之前自己的弟弟可是对于这样的东西不屑一顾的但是现在怎么这样的着急?
远徵(隆禧)这边则是在接到命令后,就通过水镜探查到了一切的原因,元初(乌林珠)看到缘由后,打趣道:“看来当年的‘朕之第一子’的威力巨大啊。”
“看来是,不然的话,康熙不会是这样的反应。”
远徵(隆禧)说。
元初(乌林珠)说:“话说当年先帝宠爱董鄂氏的威力这样大吗?不说别的,就说以后康熙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妻妾成群也就算了,最重要的是康熙好像极为的在意自己儿子过多的宠爱某一个人,就是妻子都不行。”
远徵(隆禧)想了想说道:“好像是。”
元初这时候忽地想起一件事,开口道:“康熙和孝庄都不习惯爱新觉罗家的孩子独宠一人,那咱咋办?”
远徵听了,嘴角一勾,神秘兮兮地说:“我早有主意,你就瞧好吧。”
“啊?啥主意?”
元初看着远徵,好奇地问。
“不告诉你,你就等着瞧呗。”
远徵挑了挑眉,轻笑着说。
“好吧。”
元初无奈地应道,虽然不再追问,但眼珠子还是滴溜溜地转,似乎在琢磨什么。
远徵瞧见元初的眼神越来越亮,就晓得自己的媳妇又想岔了,当下一咬牙,说道:“肯定不是你想的那样啦。”
元初眼波流转,似笑非笑地看着远徵,说:“那你倒是说说,你到底有什么主意?别卖关子了。”
远徵轻轻捏了一下元初的脸颊,说:“我们可以假装疏远一些,在外人面前保持一定的距离。
然后我再让人传出去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
元初闻言,瞪大了眼睛,“为什么要这样?”
远徵解释道:“这样既能让康熙和孝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