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另一边,金介甫晃荡几天,终于到了大地湾遗址所在的宁县。
此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平均海拔达到一千多米,因为地形崎岖,无论是国道还是铁路成本都远高于平原地区。
然而在农业时代,这里却是个物产丰盈之地,是北疆和中原地区的必经之处。
秦太子扶苏当年在这做项目经理,修筑“秦直道”,唐朝时,宰相狄仁杰在这里做宁州刺史;后来范仲淹路过这里,特地留下祭表赞扬狄仁杰……历朝历代都有名人,只是在近代落伍了。
上一次有文人在这留下足迹,已经要追溯到明代。
金介甫胸怀壮志,他心里想:中国的处处都有历史,哪怕是这么一个小地方。我要把余先生的名字,写在这里。
衣着考究的洋教授来了咱宁县!
金介甫一下车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当地以为金介甫来投资的,全来找金介甫商量。没想到金介甫却是来见一个农村娃,大家就有点失望,考虑到金介甫的安全,安排了一个司机带他过去。
金介甫又拒绝了。
一些人认为金介甫是国际主义战士,诚恳的对他说:“你要找的那个娃,还在宁县下面的小山村,你要到那里,还要走上一天一夜。”
“山里面的人没见过白人,恐怕你会被围起来,当猴子来看。《小学生准则》里面有一条规定——不要尾随、围观外国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因为现实是反着的。”
又有人警告他:“金教授,你被围观还算是好的,万一被当成猎物打死了怎么办。山里面的人有枪。”
金介甫也算是个硬汉,啥啥特殊安排都不要。
你说这里危险,难道比湘西的寨子里更危险?
当年金介甫一路奔波终入凤凰城,犹如探险家闯进了香格里拉,那里是人间罕有的仙境,只要我不故意招惹别人,对人事事客气,怎么会被为难呢?
一天一夜后,金介甫如愿见到李永,亲眼看到李永拿走了那五百块钱。
这是一个真诚朴实的小男孩。他只有七岁,还没学会撒谎,整个农村学校的教师都为了“余切”和金介甫感到激动,但李永不知道作家余切是谁,他班上的人也不知道。
他长得太矮小,看上去比同龄人岁数更小。
对于余切,学生们只知道这是一种三角函数。
巴老、马识途,他们都不知道。
狄仁杰、范仲淹、公子扶苏……那些中国名人们,他们也不知道。
学校的教师怕金介甫难堪,给他解释说:“余切的课文选在高中的居多,小学里面虽然有个《小鞋子》,但那是86年新版教材的内容,我们这里还在用过去的。他们恰好是不知道的一代人。”
“你不要失望,李永将来要是知道是余切写的信,捐的钱,他一定会很开心的。”
金介甫怎么会和一个孩子生气。他只是感慨:“这里的差别好大。钱桥的小学生能把信写给沪市的巴老,促使余切写出了《潜伏》。可我们这里的人,连巴老是谁都不知道,将来的差别要更大的!”
老师们都愣住了,只能说:“我们生来就在这样的地方,我们也没有办法。”
是啊,除了苦读,还能怎么办呢?
就是前不久来中国访问的美国人舒尔茨,不也靠读书才摆脱了做农夫的命运吗?美国当真农民比教授地位高吗?
那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