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余切啥也没说,只是拍拍马尔克斯的肩膀:“加博,这件事情对你来讲太复杂了,你不需要了解。”
马尔克斯意外发现,桌上有余切写了一半的文稿,他小心的问:“你写了新作品?”
“老作品,《美国精神病人》。以前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还不够格,现在我够资格了吗?”
马尔克斯大笑道:“非你莫属!你不仅有资格批判美国人,将他们痛骂一通,而且他们还要买你的书!让他们反思去吧!”
“加博,你一定不能把我的书透露给卡门。”
“我答应你,我绝不会。”
马尔克斯出门后就把消息汇报给卡门——他就是这种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人。
卡门觉得没什么:“他正在向我施加压力,但我不会屈服。”
“你是说,我会把消息告诉你,这也在余切的预料当中吗?”
“是的,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计划行事。但是你知道的,我不会屈服。”卡门朗声道。
下半月余切主要在欧洲各国进行访问,塞万提斯奖之后,他的书籍在西方世界迎来了一次爆发式增长。
邀请他来做访谈的节目很多,余切选了一些参加。
凭借犀利的语言和中国人的身份,余切莫名其妙的成为第三世界的个人代表之一,有时他让观众感到,他是美苏舆论霸权下的“真实意见”。
你要说皿煮,要说自由,世界上还有啥能比得过为了说真话,大战特工的余切呢?
余切是一个d员,这对西方观众来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两面三刀的人。
八十年代是访谈类节目的黄金年代,热门节目甚至不亚于热播的电视剧。就连国内的领导当时出访西方,也会做访谈节目。
每到一处,余切都会受到热烈欢迎。
一个怪现象是很多西方人没看过余切,但是知道他这个人。
说明余切整的活儿确实是太有用了。
在哈珀的组织下,余切前往英国。在英国的国家电视台(BBC),余切和《纽约时报》的角谷美智子通过卫星转播对话。
角谷美智子就谈到这件事情:“我想知道哈珀柯林斯的市场调研是真的吗?未来我们要诞生一个超级文豪?”
“是真的。”余切说,“但不一定是我,理论上每个人都有机会。”
“但你事实上正在成为文化符号之一,你是活着的万里长城……你知道吗?很多美国人以为哥伦比亚是美国的一个联邦州,而马尔克斯比他的祖国更有名气。他们对哥伦比亚的全部想象都来源于马尔克斯。”
角谷美智子强调:“我以前认为这是传媒扭曲的现象,而你告诉我,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这会是常态?”
“就是这样,美智子!就像是我们相隔一个大西洋,却能隔空对话!信息的传播会越来越方便,直到跨过了那个平衡点,超过人类的接受容量,到那时……”
余切没有说完,但是观众们都明白。到那时候,传媒就起了反作用了,由于读者光是处理自己领域的信息就快要大脑超载,自然很难花时间看传统文学。
“这是最美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角谷美智子畅想着那个时代。
访谈吸引了全世界约一点二亿人观看,直播的观众数量达到七千万人。
这直白的表现了余切的人气,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