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文豪1983 > 第22章 余旋风来了(三)

第22章 余旋风来了(三)(1 / 3)

    他旗帜鲜明:“我个人反对使用核武器,核武器一旦被使用,就只有零或者全部的区别。”

    “所以,如果我们来撰写核子相关的文学,可能也要把核子这种威力无限,难以预测的恐怖写出来。”

    这有点像核子版本“克苏鲁”,不可直视,不可猜测,只能逃离,用它去形容核子文学恰如其分。

    井上靖是个老头,对核子的威力很有感受,却没有写过相关的文学。

    他问余切:“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假设?”

    余切说:“核子有毁灭和创造两种属性,但毁灭比创造容易得多,最后它在文学创作中,就更容易表现出毁灭的一面。”

    “那么,毁灭之后还有什么吗?”

    “毁灭之后还有人类社会,那就可能是无序、混乱、高科技和低生活水平相结合……他是这么一个情况。”

    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样?在场没有人能完全知道,他们只能听余切讲述。

    八十年代虽然兴起了这种文学,但极其小众,核子方面的文学,真正开始井喷,并且引起了大众的广泛注意,需要等到切诺尔贝利爆发之后。

    而这一场大灾难,也导致核子文学直接被抛弃掉好的方面,大家纷纷往最恶劣,最糟糕的设定去套。而且它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废土美感,逐渐在新世纪这个人类远离核大战的年代,重新得到发扬。

    各种电影电视游戏啥的都出来了。

    这个话题几乎是余切的个人秀,他描述的世界栩栩如生,设定完善,大家都不愿意讨论了,只想听他来讲故事:

    “核爆过后,人类根本无法在地面生存,所有的生活都转入了包括地铁线路在内的地下,幸存的人们分化成数个派别……”

    “地下与地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在地下,除了没有阳光之外,喧嚣热闹的景象与正常的城市几乎无异,商店、酒吧、剧院,各种生活设施应有尽有;在地上,是遍地的废墟与残骸、泛着绿色泡沫的水面、空无一人的街道城区……”

    这个设定出自后世俄国《地铁》系列,写于2003年。俄国人感兴趣,是因为后来发生了切诺尔贝利核电站大爆炸。

    而日本人对这种后核爆时代的故事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既挨过核弹,又有庞大的地下交通网。

    可以说,全世界对废土最有情怀的就是俄国人和日本人了,这是他们的民族“伤痕”。

    但余切没有讲太多,就转为对核武器的批判——这是当期节目的主题,也是这一届国际笔会想要宣扬的。

    原因很简单,日本作为笔会的东道主,是全世界唯一挨了两次原子弹的国家。

    在当下,作为邻国作家表达对核武器的批判,对平民的同情是有必要的,余切借用了巴老《核时代下的文学》演讲稿上的观点:

    “对核武器的抵制,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核军备竞赛,就像悬在世界人民头上的达摩克里斯的利剑,一旦落下,受害者绝对不仅仅有广岛和长崎这两座城市……”

    他每说一句话,在停顿的间歇期,底下的日本人就激动的鼓掌,好像这事儿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一样。

    就连原先和余切争论的国谷裕子也闪烁大眼睛,泪涟涟,如同余切在为了他们主持公道!

    余切谈到了中国这边,南方的冲突:“国际之间的局势十分紧张,但务必要克制战争的烈度,只有和平建设才能够促进人类的昌盛繁荣,保卫世界和平正是作家们不可推缷的责任。”

    “作家的声音应该得到更广泛的重视,成为更强大的力量,成

最新小说: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人在佛罗里达:开局垂钓金枪鱼!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红楼梦中梦之晴雯 朱颜执鼎 穿越魂穿魔道祖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