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彤主动问起余桦是否看过了余切最新的。余桦说:“我不仅看了,我还推荐给管谟业看,而且让他和余切发在同一期《收获》上!我不是成全他吗?”
“结果怎么样了?”
“结果管谟业看了后胡说八道,被逮着狠狠批评!余切那书写的明明是歌颂信仰,管谟业却念歪了经,哎呀,这下可麻烦了。”
苏彤哈哈大笑,指着余桦道:“你小子真坏!你知道管老师崇拜他,故意忽悠他上台!”
其实,苏彤、余桦和管谟业这三个人关系极好,而且都受到了余切的影响,然而,三个人互相间的表现却不一样。余桦说:“我们三个人中,我俩是口上服气了,心里面也服气了,你说是不是?”
“是!那管谟业呢?”
“他是嘴上不服气,心里面却很服气。事事都有想要模仿余切的想法,我是要让他认识到这一点,可惜了,我本来是一番好意嘛。”
苏彤道:“你忽悠了他,你一番好意个什么啊?”
“我就是让他放下心中的执念,别魔怔了。这一次没成功,我下一次还要这么做,直到管老师没招了为止!”
延安东路外滩边,经常有抽空读书的青年,一边读书,一边吃饭、喝茶。苏彤和余桦两个在这找了个卖混沌的摊子吃馄饨,遇到了一位年轻爸爸,带着小儿子吃荠菜馄饨。这个年轻爸爸一边吃一边聚精会神地看书,书外边儿是格外华丽的封面,电台、军功章、茶几……还有两个大字《潜伏》,正是余切那本刚上市的书的第一本。
这个系列一共三本,年轻爸爸的儿子旁边有另外两本《潜伏》,他买了全套。
卧槽,这就买上了?
不是说九块钱全集嘛!
他的儿子不大,最多四、五岁,捧着碗也在吃馄饨。年轻爸爸吃完馄饨,捧着书口中念念有词直接走了,把儿子忘在混沌摊上。
余桦乐不可支,当即大喊道:“你落东西了!”
那个年轻爸爸立刻恍然大悟,回头对他们道谢,然后又盯着买来的书,一边看,一边把另外两本书提起来……余桦连忙又大喊道:“你的儿子,你把你儿子忘了!”
“哦!!”
这年轻人终于明白了,面红耳赤道:“谢谢您提醒我!”
苏彤看呆了这一幕,情不自禁问道:“你这么喜欢看书,手上又有钱买单行本,你肯定早看过连载版了,怎么会这么入迷呢?”
这个人一模后脑勺,不好意思道:“我听说封面上有故事的最后结局,我就一边看,一边对照,心里面想象余则成后面那几十年,我一想进去了……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这封面有什么特别的?
虽然印刷十分精美,也有很多巧思,但不就是余则成这个人的故事经过嘛,哪里来的“后面那几十年”,余桦想不明白。
苏彤等这个人离开了后道:“走,赶紧去新华书店研究封面!”
苏彤是个老苏市人,也是个老沪市人。因为苏市和沪市离得特别近,后世只要十块钱火车票就能过来。他所在的《钟山》杂志社是苏省的省刊,也经常录入沪市作家的稿子,苏彤经常来沪市出差。
沪市书城建起来之前,全沪市最大的书店是金陵东路新华书店,这家是当时的亚洲第一大书店,外边儿有特别大的招牌“新华书店”,整栋楼七八层高,里面模仿外国的百货大楼,把各种商品都摆在柜台上供人挑选,只是这些商品都是书。这是一个书的王国。
金陵东路新华书店有多大?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