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么了?”
“说来话长。”余切叹了口气。“你头一个见到的是我妹妹余弦,她是学数学的,你还记得吗?她长得像我爸,天分也像我爸……你可能不知道,我爸是个数学教师,所以我俩一个叫余切,一个叫余弦。”
“你妹妹一点儿也不?”
“不看!她对文学没兴趣。她成绩很一般,读了个武大,在南方。”
“另外两个呢?”林一夫问。
“另外两个……”
余切话到嘴边,不知道如何来形容?
他回来后,张俪和陈小旭一直在家里面。
俩女生关系好,这可以理解。每年陈小旭都要找张俪玩。但是这都腊月二八了,陈小旭还没有回去,这就不太对劲了。
她非要给自己做一顿饺子,报答自己……结果这当口,余切一大家子又从万县不声不响的来了,就像是前年忽然来考察的马识途一样。
余妈余爹很快发觉不对劲,怎么有俩媳妇?然后对余切怒目而视。
本来一大家子过来,应该是媳妇儿秀手艺的时候,余爹余妈却不敢再让这两女生做任何事情——她们太委屈了啊。
就连余切也明白了。
陈小旭怎么会喜欢我呢?
她和张俪好还不够,还要和我好。骑我的摩托车,住我的宅子,还要把自己送过来白吃白喝,让我养她……我该如何找她算账?
林一夫发觉,余切的脸色在不断变化。
他道:“其实我是来找你合作的。”
“合作好啊,有些人天生就要在一起合作的。”余切幽幽的说。
林一夫只当没听见,在林一夫看来,这一切都和学术没关系。
“舒尔茨先生建议我们在学术上合作。你看到了,你在西方世界有一些影响力,这是国内科研工作者很难得到的,我这里讲一个真实的情况……”
屋里面,所有人都渐渐停下声音。
余爹余妈问女儿:“腊月就来拜年了,北方是这样?这人是谁?”
“农发中心的。”余弦说。
“哦,给农民发化肥,培育杂交水稻的技术员?”
“不知道,反正是一个干部。”余弦道。
这时候,陈小旭冷不丁说:“——这是社院的一个机构。今年刚成立,专门研究农业经济发展的,啊!余切本身是个经济学的研究生,这是他学校的事情。”
张俪在旁边也恍然大悟:今年成立的农发中心,是在《经济研究》上挂上名字的。
余切推荐过她看《经济研究》。他说:“我们这个年代,中国所有赚钱的路子,都在这上面。并不在新闻上,因为新闻要晚这些研究两三年。”
“智囊团也会在这里表达自己的看法,他们的看法在这里分出胜负——你就知道后面会怎么做。”
这难道是余切以后的单位?
这是余切的领导?
却听到林一夫讲了个很严肃的事情:
“余先生,你还想再进步吗?”
“当然了,进步谁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