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秦皇陛下,也相信那位神奇的李念公子。
李斯道:“首相所言极是,臣认为必须在诸国诸族来朝前,以律法对大秦各方面进行规范。李念公子曾说过一句话,‘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中,昨日之事未必适于今,今日之事未必适于明’,臣深以为然。”
“《易经》中亦有相同之言,‘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律法亦然,臣以为必须对大秦现今律法进行深度审查,剔除其中不合时宜者,增添更合适的律法。”
始皇帝和众臣都看向李斯,认真听着李斯发言,李斯透露出的意思也很简单:对大秦律法进行一次深度变革,抛却过往,使之更适合于当今的大秦。
在李念的影响下,大秦虽对律法已进行过一波变革,像废除了那些残酷的肉刑,将秦律中的刑罚减轻,使之不再那么严苛。
但李念对秦律的影响改动没那么大,那时的时机也不太合适,对律法改动修正太快,反而会产生乱子,然而李斯此时提出的却是对秦律进行真正的深度变革。
李斯从不是什么老顽固,他是一个极为贪权的顶级聪明人,他早已看出秦律没法再匹配大秦现今的进步速度。
而今日此时,是他将之提出的好时机!
李斯明显在之前已做好了功课,继续道:“像大秦以往和诸国往来的律法,多是在七国时代定下。”
“那时的天下,大秦与六国间的关系是大秦要伐灭六国,六国要抵抗大秦,可在当下,六国俱已化云烟,大秦与诸国的关系不再与当时的六国一样。”
“如果仍用对六国的律法去对现今与大秦往来的诸国,将会产生许多不适之处,如大秦要与诸国多贸易往来,可诸国商贾来大秦却被限制如六国时,其等生意难做,大秦得利自然也受影响。”
“再如赵副令之言,在日后,大秦境内的异邦人异族人将会变得更多,我等当如何待之?是将之与大秦子民一般对待,还是将其等彻底与大秦子民区分,亦或是给予其等部分等同于大秦子民的待遇?”
这个问题在和匈奴建交时便有人提过,但只和匈奴建交,匈奴能有多少人到大秦,不需要考虑太远。
可如今,大秦在击败东胡、月氏后,大秦会将势力触角伸到草原,伸到西域,伸到那阳洲(印度)、冀洲(中亚)……
到时到大秦来的异邦之人不知有多少,这些便不能不作考虑!
初次振翅过后,便要考虑如何飞得更高、飞得更久、飞得更远,而不是一直停留在低空盘旋,不敢去对抗风暴,只在柔风里飞翔。
可柔风里如何飞出雄鹰,温室中如何开出坚韧之花?
李斯还在继续:“再如首相所言,其他国邦会因大秦强盛而慑服,但其等臣服畏惧大秦的同时,会加紧想追上大秦,会以各种手段谋取大秦之密!其等会想谋取大秦何等之密?”
虽在发问,但李斯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要其他人回答,李斯自问又自答:“我大秦能得以有今日之强,在历代诸位先王英明神武,在陛下雄才伟略……”
李斯也是知道拍马屁的,在回答问题的同时,狠拍始皇马屁,“在诸公尽忠竭智,在将士敢于用命,在大秦子民辛劳勤朴,也在大秦的各种技艺胜于其余诸国,能铸造出锋利的剑、坚韧的甲!”
“诸国难以学得其他,唯有技艺是其等最易学去,也是其等能最快壮大己身之物,其等定会不择手段谋取我大秦技艺。李念公子曾提到不可将我大秦的先进技艺授于他国,此言在理,然如何去做?”
“臣私以为不可全面禁止,否则会于我大秦与诸国关系不利,然亦不可将最先进的技艺传于其等,因而须得把握好其中分寸。”
“臣以为当设律法对技艺进行划分评判,分出品级,一定品级内的技艺可向外授予,另外品级的技艺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