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范增随着人群朝“当”响源头看去,只见一队秦卒护着数名秦吏过来。
其中一秦卒左手提着一面形如鼓面之物,右手拿根木槌,那声“当”响显然是用木槌敲了那东西发出。
这段时日,范增见过这东西好几次,其被叫作“锣”,凡是每次锣声响起,都是有秦吏要向秦人宣告什么。
只听那提锣秦吏道:“各位这般围着,我等如何张贴榜单?让让,都让让!”
见是张贴榜单的人到了,围在前面的人群让出一条路,放了这些秦卒和秦吏进来。
待进去后,那提锣秦吏又道:“我知各位都想知晓咸阳大考结果,但人多易生祸,切勿再挤。”
“另,还请各位让开通路,让参考诸贤看榜单,各位未曾参考,稍后再看也不迟。”
见人群开始主动让路,这秦吏又补了一句:“此次大考,参考诸贤不远千里,自天下各地而来,切莫让我等咸阳人成了笑谈,丢了颜面!”
此话一出,人群更主动让出道路。
这时代的人确实大多未读过书,认不得几个字,但他们也知朴素的礼义廉耻,对颜面的看重有时更胜于自身性命:重然诺,轻生死!
那秦吏都说了不能让咸阳人成为笑谈,丢了颜面,自然要维护住,他们可是大秦都城之民,就在皇帝陛下脚下。
若真被人传出去:咸阳那些秦人,毫不懂礼、不懂待客之道,参加咸阳大考的贤才是远道而来的客,他们身为本地主人,却在放榜那一日将放榜处围了个水泄不通,硬是让想看榜的贤才挤不进去。
那丢的将不只是他们咸阳秦人的脸,也是皇帝陛下的脸,以后还有脸提自己是咸阳老秦人?
那秦吏又道:“参加大考的诸位贤才,可往前看榜!”
范增几人这才从人群中解脱,走了出去,但秦吏的话和咸阳秦人的反应也让他更深刻意识到一件事:
如今的大秦要远比他所想的更难对付,秦人信秦吏之言,实质是他们相信那位秦皇,相信大秦!
有这等信任和凝聚力在,秦只会更难对付,即使他成功复了楚,也不过是让秦人再灭一遍罢了。
为何楚人当初就不能如此团结一心,为楚而知荣辱?
范增心头暗暗一叹,楚已灭,此时在想也已晚了。
他看向在贴榜的秦吏,这里设置了数方高大的木板,各有秦吏在那张贴,形制类似后世的公告栏。
他所看的这块木板贴上了第一张纸,这纸最上首写着“综合榜”三个秦篆,随后其下左侧是一个他从未听过的称呼——“状元”。
这“状元”肯定就是秦皇搞出的名号。
范增没先看状元是哪位,而是先佐证他的猜想,状元之下是“榜眼”,再下是“探花”。
果然都是特殊的名号,获得这些名号的人,绝对记录于史册,将其名传于后世。
想到这儿,范增脸色忽地古怪,这下要有意思了,那些留假名的人要是上了榜,他们要怎么办?
尤其待会儿要去见秦皇之时!
是在见秦皇时主动承认他们用的是假名,不是真名,还是干脆在放榜得知自己的排名后不去见秦皇?
但哪种都不好!
前者若是秦皇大度,不追究还好,可若追究,甚至可定一个欺君之罪,而后者则日后都不好再提起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