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 >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

288 老娘这是来东北赈灾的(1 / 3)

“谢威,我们有很强的制造能力……很多零部件都能制造……现在军品生产得少……”

听到谢威说把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给其他机械厂制造厂生产,霍国强顿时急了。

122厂生产轻型轰炸机、直升机,本身的机械制造能力就非常强。

搞汽车产业,也是为了把整个厂的制造能力利用起来,避免没有生产任务而不起工资。

谢威交给其他厂了,122厂怎么办?

“霍厂长,如果大部分零部件都交由122厂制造,以目前122厂的产能,能满足年产3万辆的各种零部件加工吗?”

谢威眉头一挑,一脸玩味地问霍国强。

“我们可以建设产能啊!”

建设产能,厂子不就展起来了么。

“你们有建设产能的成本吗?另外,如果需要年产二十万辆、五十万辆、甚至百万辆,都自己建设产能?先不说建设资金能否凑齐,仅仅是产能建设所需的地皮,122厂能拿出多少?相关的产业工人培训,能解决?”

谢威都快被气笑了。

之前三线建设开始,各个单位都是“备战、备荒”

,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这就导致很多单位在建设开始,就是各种配套完善,甚至连酱油都能自己生产。

在如此环境中,各个单位的建设都是非常完整的,即使失去了外界供应,也能独立生产。

122厂不是三线单位,甚至有三线单位作为122厂的备份,但是在最开始的建设时期,为了安置家属,也为了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丰富供应,各种配套的小厂不少。

机械加工车间,自然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122厂提出各种机械零部件都由厂里的机械车间生产加工也是无可厚非。

问题是,这不利于大规模批量制造的展。

汽车产业的规模有多大,谢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

随便一家汽车制造厂,年产百万辆都是基本产能。

122厂即使疯狂扩张,一直不断地拼命建设产能,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产能。

分工协作,才是王道!

面对谢威的质问,霍国强跟刘建云等122厂的领导干部都沉默了。

“要干大事,不能只想着自己展,得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随着改革开放,各个工厂的生产不再是以前那样上级给生产计划,按照计划生产,而是根据市场需求来,这就导致很多之前生产的产品并不满足使用需求,同时产品质量低劣的单位没了订单……”

改革开放的时间不长。

大量计划订单被取消,很多厂的日子不好过。

这几年,国家基础建设对重工业需求很大,东北属于国内条件跟基础最好的重工业基地,衰退的只会是部分没有竞争力的加工厂。

等十多年后,随着国内整体工业实力的展,加上其他地方区域优势比东北更好,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的没落,谁都无法阻挡。

其实,这跟改革开放初期东北这边没有真正利用起来强大的制造能力优势,也有很大关系。

122厂的想法,属于普遍的。

“要想真正展起来,产业分工协作,这是必须走的道路!

如果你们做不到,我宁愿不合作!”

谢威的态度变得强硬起来。

合作,他必须从一开始就掌握主动。

要不然后面各种麻烦事。

“谢威啊,我们留核心加工业务,其他分出去就分出去吧,我们回去后就联系相关单位……”

霍国强生怕谢威年轻冲动,到时候真的不合作了,哭都没地方哭。

“那行,就这样说定了。

不过寻找外协加工厂,一定得找基础好一些的,让他们严格按照图纸加工!

只要差,哪怕能用,绝对不能接收!”

谢威强调着。

目前国内汽车产业尚未展起来,标准化生产更没有开始。

国内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制定。

在如此环境中,零件几乎谈不上互换性,很多车辆出现故障,根本不是更换零配件就行的。

这就对后勤维护要求更高。

没有在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谢威倒是清楚:在几十年后国内制造业内卷厉害、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涨,买袋方便面都能送个不锈钢碗的情况下,但凡是车辆有什么故障,根本不维修,直接更换零配件。

而在同时期的巴铁国内,汽车零部件如果出现了问题,直接维修零件,连传动轴之类的核心零部件断裂,也都是电焊一焊,机械加工一番,再装上去使用……

“要想在批量大规模制造过程中降低生产成本,就必须推行标准化……不能再像之前,哪怕不符合图纸要求,只要再加工配合的零件,两个能配合就行……我们要快占领市场,就必须在市场销量大的地方建立售后点……”

“你的意思,如果零部件有问题不维修零部件,直接更换零配件?”

霍国强瞪大了眼睛,不

最新小说: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顶流他妹直播玄学种田后火了 穿越魂穿魔道祖师甜 人在佛罗里达:开局垂钓金枪鱼! 红楼梦中梦之晴雯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朱颜执鼎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