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只要生产工艺熟悉,把固体燃料推进剂的生产成本也降低下来,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可能降低到8000以内。
为了让加工单位有更多资金用于技术升级,研发相关工艺跟配套技术,谢威在跟刘德宝等学校领导商量后,给了加工单位2.2万的价格。
如此一来,按照现在价格,只要能拿下500枚生产订单,江北机械厂就不亏了,还是没降低生产成本的利润。
“宁厂长,这不是钱的问题。”
宁俊涛急了。
他很想说就是钱的问题。
谢威摇头,见宁俊涛又要开口,叹了口气,对他说道;“之前之所以提出要贵方给技术开发费用,是学校确实没钱……之所以后面重新谈合作的条件,原因贵方也清楚。”
江北机械厂在观望,导致本应该签合同时根本就没有完成生产线调整,形成初步的生产能力,这让交付期形成了很大压力。
“我们知道,只有扩大规模才能在发展下去。远程火箭弹就是机会!”
田贵荣神色严肃地说道。
“谢威,你不是说需要三家能生产150远程火箭弹的工厂?江北机械厂虽然基础差一些,可以专门搞火箭弹生产啊。”
张鸣秋开口说道。
他还是希望跟江北厂进一步合作。
“远程火箭炮跟火箭筒的生产能力差距太大。”
谢威无语地看着张鸣秋。
张校长帮江北厂说话,不是收了对方什么好处,而是对方提出可以给“入伙费”,只拿少量利润!
谢威也想把利润全部留在学校。
这样根本不行。
“谢威,我们可以升级生产线的……只要你们同意给部分加工业务,我们直接从银行贷款来改造生产线!”
宁俊涛急切地说道。
谢威的意见太重要。
李瑞走后,张鸣秋跟刘德宝在哈工大的业务中,基本上都是谢威说了算。
他不明白,为什么谢威不愿意给江北机械厂生产远程火箭弹的机会。
“来不及,即使现在建设生产线,购买设备,江北厂要形成规模生产能力,没有三年时间不可能。三年后,完成了产能建设又如何?我们跟伊拉克方面的合同期限,只有三年!”
谢威一脸不悦地说道。
拼命建设产能,建设完成就没了多少订单,那只能浪费建设经费。
重复建设要不得。
“难道我们就没机会了?”
田贵荣一脸幽怨,“火箭筒的技术,你们已经卖出去了,江北厂建设了产能后,最多也就收回投资……”
“老田!”
听到田贵荣的抱怨,宁俊涛急忙打断了他,让他继续说下去,得罪了谢威,后面的合作就彻底没有了。
不是江北厂没想自己搞项目研发,问题是他们目前的基础就这样,上面没给项目不说,也没有别的经费来源。
没钱,一切都是扯淡。
“宁厂长,田总说得没错。”
对于田贵荣的抱怨,谢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