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雷达电路进行集成,从而小型化;研究新的材料,以此提升发射机、接收机功率……以先进数据处理器提升信号处理速度……”
“……”
魏国松透露的项目计划跟研究方向,让朱主任一时间愣神了。
“怎么?”
“你们知道这些难度有多大?把雷达的信号传输电路整合成集成电路,需要多少经费,多少时间,考虑过吗?尤其数据处理芯片,国内无法提供,通过特别渠道也无法搞到,那种先进的芯片属于绝对禁运的。”
专业的人,瞬间就指出了魏国松哥透露的计划中困难所在。
小型化,不只涉及到信号传输通道的电路整合,更需要更先进的材料、工艺,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等等。
“老朱啊,我得不提醒你,学校跟研究所是不同的。研究所的产品,从立项开始就为了给某些型号配套,或有着明确要求、性能指标进行研发。学校需要的是技术研发过程中培养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经验……”
魏国松地提醒朱主任。
在非必要情况下,学校的研究只负责各方面具体技术的研发,而不需要技术总成。
李瑞警告过学校选拔出来的所有人:项目开始之前,就必须告诉合作方,以某些现有技术作为基础,但是不能完全按照现有基础去搞。
学校需要的,其实相当预研!
事情关系到项目主导权。
“一直没有告诉你们,学校也在考虑,如何能协调研究所跟学校所需。国际上,探测距离超过70公里、数据处理能力更强的雷达已经开始装备……要是继续以对204的改进为主,搞整机,还不如不合作。”
魏国松的话让朱主任明白:对方嫌弃204雷达太落后!
“学校预计的探测距离?”
朱主任问道。
“探测距离60公里,跟踪距离在48公里以上……可以同时跟踪8个以上目标,并且在40公里的距离可以同时锁定/攻击4个以上目标……”
“吸~”
朱主任目瞪口呆地看着魏国松。
他没问对方是如何提出如此高的性能指标,人家都说了,不搞整机!
“这只是方向,跟研究所不同,团队无需在什么时候必须搞到什么程度。”
魏国松安慰着朱主任。
“学长,目前204雷达虽然没有定型,确实已经落后了。所里考虑的方向,性能没有学校高,但是不影响双方的合作。”
朱主任沉思了片刻,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必须合作!
魏国松的神情瞬间轻松不少。
“学长,能透露一下,用于数据处理的高性能芯片问题怎么解决吗?”
“放心,很快你就知道了。”
魏国松笑着说道,“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先在学校安顿下来,明天咱们就可以展开讨论,结合几方的技术跟看法,先从比较简单的分项目开始。”
“时间还早,现在就可以,晚上再搬到宿舍里去。”
朱主任早就急不可耐了。
“还是先让同志们安顿,我还得准备一些资料。争取晚上展开讨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