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四百一十八章 阻击

四百一十八章 阻击(1 / 2)

一万大军迅而有序地集结起来。

这支军队以山行章的旧部为核心,混编了杨儒的部队以及部分凤翔联军,旌旗飘扬,气势磅礴,他们踏出大营便径直扑向东南方向。

山行章和杨儒都深知这场战斗对于他们在新主面前的地位至关重要,同时也关系到身后数千名投降士兵的前途。

因此,两人都抖擞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行事异常谨慎。

大军开拔后,山行章和杨儒并未贸然前进,而是广泛派遣斥候,以便及时掌握敌情。

很快,斥候们就带回了重要情报:陵州刺史李继昌已经集结了陵、荣二州的兵力,大约有三万人,正沿着官道急向北挺进,其目的显然是要驰援成都。

得知这一消息后,山行章和杨儒立即在地图前商议对策。

杨儒轻抚着胡须,冷静地分析道:“李继昌急于救援成都,日夜兼程,虽然人数众多,但士兵们必然疲惫不堪,士气浮躁。”

山行章微微颔,表示同意,然后他伸出手指,指向成都的一处山地,详细地解释道:“大塔山与分栋山紧密相依,向南绵延至陵州境内。

此地乃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官道仿若一条蜿蜒的巨蟒,穿越于这片丘陵之间。

此地地势险峻,乃陵州通向成都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虽这些山势并非高耸入云,然却足以成为我们的倚靠。

我们可依山列阵,阻断敌军的前进之路,迫使其只能仰攻。”

杨儒仔细观察了一下地图,对山行章的计划表示非常赞同,他赞同道:“妙!

如此一来,我军便可在此地以逸待劳,予敌军以重创!”

两人商议已定,立刻率领军队迅行动,抢占大塔山的有利地形。

他们砍伐树木,竖立栅栏,挖掘壕沟,严密地布置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敌军的到来。

三天之后,前方的探子快马加鞭地赶来报告,说陵州和荣州的援军即将抵达。

山行章和杨儒得到消息后,毫不迟疑地率领军队在官道上列阵。

他们将主力步兵部署在官道的正面,依靠着缓缓的山坡,结成了一道坚固而厚实的阵线。

另外又将那些擅长使用弓弩的士兵分成三排,分别布置在两侧丘陵的制高点上,形成一个宽阔的弓弩阵地。

这样的布置不仅能够充分挥弓弩的射程优势,还能有效地控制战场的两翼。

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了数股轻骑,迅遮蔽了战场的两翼,负责探查敌情,确保万无一失。

整个布阵过程,充分体现了“以逸待劳,凭险阻击”

的战术精髓,没有丝毫的冒进之意。

士兵们默默地咀嚼着分下来的干粮,仔细检查着弓弦和刀锋,每个人的脸上都透露出大战前的紧张和压抑。

山行章与杨儒并肩而立,他们的马匹静静地站在阵中高地之上,一同眺望着来路的方向,面色沉静如水。

午后时分,太阳高悬在天空中,阳光洒在大地上,一片金黄。

就在这时,远方的地平线上,尘头逐渐扬起,如同卷起的黄龙一般,滚滚而来。

沉闷的脚步声和嘈杂的人声也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

终于,李继昌率领的三万陵、荣联军出现在了视野的尽头!

这支军队人数众多,但却显得疲惫不堪。

显然,他们经过了长途奔袭,士兵们怨声载道,队伍的队形也远谈不上严整。

李继昌本人骑在马上,他的脸色焦急中带着一丝虚浮的亢奋,似乎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了期待。

见前方通道被阻,敌军已据山列阵,他心中暗叫不好,只得无奈地下令停止前进。

随后,他驱马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对面的敌军军容整肃,营垒坚固,旗帜鲜明,尤其是那“山”

、“杨”

字将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令他心头猛地一沉——山行章竟然已经投降敌军,而且还做了先锋!

“哼!

叛徒之辈,安敢阻我!”

李继昌怒不可遏,心中暗骂。

他虽然知道对方以逸待劳,占据着有利地形,但自恃手中兵力三倍于敌,又兼此次救援成都责任重大,决不能有丝毫退缩之意。

稍作休整之后,他当机立断,下令全军列阵进攻!

呜——呜——呜!

苍凉的号角声在沱江两岸回荡,仿佛是死亡的召唤。

西川援军依仗人多势众,迅排开一个宽大的正面,刀盾手和长枪兵作为进攻的前驱,气势汹汹地向前推进。

而在他们身后,紧跟着大批弓弩手和训练并不精良的州郡兵,密密麻麻,如同潮水一般,涌向大塔山凤翔军的阵地。

“弓弩手——准备!”

杨儒站在阵中,面色沉稳,他的声音通过号角传递下去。

凤翔军的弓弩手们听到命令,迅弯弓搭箭,严阵以待。

在道路两旁的丘陵上,数千张弓弩被悄无声息地抬起,冰冷的箭镞盯着下方逐渐进入射程的敌军。

最新小说: 歌影山河 冷书生(一受多攻)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王朝的腐朽 万兽之国(H)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