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州城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空气中混杂着血腥、烟尘和一丝清晨的潮湿。
凤翔军将领符道昭并未在破城的胜利中沉醉多久,他铁甲未卸,立刻在刺史衙署内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声音沙哑却不容置疑。
城破的当日下午,凤翔军便如同高效的工蚁般运作起来。
四门由符道昭最信任的都将分别率重兵把守,出入凭证即刻更换,旧符节一律作废。
一队队兵士押着投降的守军和城内征召的民夫,开始清理战场,修补破损的城墙和城门。
军中工匠指挥若定,将随军带来的铁蒺藜、拒马枪布置在要害处,城墙之上的女墙后,新架设的床弩闪烁着冷硬的寒光。
符道昭亲自巡视城防。
他踩着碎砖乱石,手指划过墙砖的缝隙,对负责的校尉道:“此处,增派一队弩手,十二时辰不间断警戒。
垛口后多备滚木礌石,火油不得短缺。”
他又指向瓮城,“清理干净,引水入壕,三日内,必要看到吊桥起落自如。”
夜间,城内实行严格的宵禁。
巡逻队甲胄铿锵的脚步声响彻街道,任何未经许可夜行之人,皆被当场扣押。
数名企图趁火打劫的地痞和溃兵被斩,级悬挂于四门,以儆效尤。
茂州城的慌乱迅被一种冷峻的秩序所取代。
第三日,天刚蒙蒙亮,四骑信使便带着符道昭的钧令和一小队护卫,分别驰往汶川、通化、石泉三县。
钧令内容明确:凤翔军奉令讨逆,已克茂州。
今安民止杀,三县官吏原职留任,即刻起听从节度衙署调遣。
开仓放粮,赈济贫苦,减免本月赋税三成,以安民心。
所有驿传系统由凤翔军接管,确保文报畅通。
前往汶川的校尉在途中遇到了一些麻烦。
原来,当地的一些羌户由于过去与官府存在着很深的积怨,对于新的占领者充满了疑虑和不信任。
当校尉抵达汶川时,这些羌户甚至聚众围堵了县衙,局势一度紧张。
然而,校尉牢记着符道昭“慎用兵,多安抚”
的指令,并没有选择强行弹压这些羌户。
相反,他决定采取一种更为温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请出了当地有威望的老人,让他们作为中间人,带着粮食和盐巴去与羌户们沟通。
校尉通过这些老人,反复向羌户们宣示新的政策,承诺将会进行公平的交易,并且不再像过去那样强征他们的财物。
同时,他也暗中展开调查,查清了那些带头闹事、意图不轨的几个人。
在一个深夜,校尉派遣了一队精锐士兵,精准地将这几个人抓捕归案。
整个行动迅而果断,没有引起过多的骚动。
消息很快传回了茂州,符道昭得知了校尉的处理方式后,微微颔,表示认可。
他知道,对待西山诸羌这样的部落,不能仅仅依靠武力,更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
符道昭对于西山诸羌尤为重视,因为他知道这些部落虽然勇悍难驯,但如果能够妥善处理,他们将会成为一股极强的助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诸羌部落,他先通过留用的州府老吏和军中熟悉羌情的向导,详细了解了诸羌部落的分布、势力以及酋长们的脾性。
经过一番深入的调查,符道昭现这些部落最不满的是以往官府对盐铁贸易的严格控制和高额盘剥。
这一现为他制定后续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备礼。
选上好的蜀锦、茶叶,再从府库里调一批盐和铁器。”
符道昭吩咐道,“遣能言善辩、知羌人礼节者,为某先行致意几位大酋长。”
礼物和使者被派往了白狗羌、哥邻羌等几个最具影响力的部落。
数日后,几位酋长带着满心的疑虑和一群护卫,应邀来到了符道昭所在的刺史府。
符道昭早已在府中设宴,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与汉官常见的繁文缛节不同,这次宴会显得格外简洁。
案上摆满了烤得金黄的羊肉和香气扑鼻的烈酒,让人垂涎欲滴。
符道昭热情地举起碗,向酋长们敬酒,并开门见山地说道:“往日汉官贪暴,欺压尔等,非朝廷本意。
某至此,旧恶一概勾销!
盐铁之贸,依市价公平交易;尔等辖地,自治如旧,吾不干涉。”
他当场下令颁布减免诸羌贡赋的文书,并用缴获的原刺史印信盖印为凭。
见酋长们面色稍稍缓和,符道昭进而晓以利害:“今睦王李倚正于汉州平叛。
叛军若胜,尔等西山之地岂能安宁?商路岂能畅通?若诸位愿出兵助我,共破叛军,所得财货,按功分配;战后,某必上表睦王,为诸位请功讨赏!”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实力最强的哥邻羌老酋长终于掷碗于地,慨然道:“将军快人快语,待我羌人以诚!
某信你一次!”
翌日,在城外西山脚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