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末,开局就被软禁 > 三百一十五章 争锋

三百一十五章 争锋(1 / 2)

张濬的话语,巧妙地将李晔“出口恶气”

的冲动,包装成了“依制而行”

、“凝聚人心”

的阳谋。

他深知天子最需要听到什么——不是具体的阴谋,而是一个能让他感觉自己是“正义之师”

、并且有成功希望的理由。

至于他自己?只要天子成功迈出这一步,他张濬这个“献策”

之人,自然有机会重新回到权力中心。

“依制而行…凝聚人心…”

李晔喃喃重复,张濬的话仿佛给他混乱的思绪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他觉得自己的冲动并非无谋,而是有章可循的阳谋。

他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张卿此言,甚合朕心!

明日朝会,朕便依此而行!”

“圣上圣明!”

张濬深深一揖,垂下眼帘,掩去眼底一丝得计的光芒,“臣虽赋闲,亦当为圣上摇旗呐喊,静观其变!

只待圣上明日,一振天威!”

李晔看着眼前这位“忠心耿耿”

的大臣,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和力量。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明日朝堂上,自己力排众议、杨复恭无可奈何的场景。

他扶起张濬:“张卿放心,待朝纲稍振,必有卿家复起之日!”

张濬千恩万谢地退了出去。

值房内,李晔依旧心潮澎湃。

张濬描绘的“凝聚人心”

、“昭示权柄”

的前景,让他暂时忽略了这位大臣过往的斑斑劣迹,也忽略了他话语中刻意回避的凶险。

他沉浸在一种即将“有所作为”

的兴奋中。

窗外,神策军沉重的脚步声再次由远及近。

李晔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冷风灌入,让他热的头脑稍稍冷静。

他望向紫宸殿方向沉沉的阴影,明日,他将不再沉默。

他要以天子的名义,以“朝廷法度”

为剑,向杨复恭起第一次挑战!

至于张濬…李晔年轻的心中,此刻只将他视为一个识时务、愿效力的“忠臣”

他尚不明白,在这深宫的棋局里,有些人,本身就是最危险的棋子。

温水已备,只是这釜下之薪,究竟由谁点燃,又将烧向何方,年轻的他,看得还不够透彻。

夏日的晨光透过高阔的窗棂,斜斜洒在太极殿光洁的金砖上,却驱不散那股无形的沉滞。

昭宗李晔端坐御座,十二旒白玉珠帘垂落,遮掩了他略显紧绷的下颌。

他努力维持着帝王的威仪,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阶下群臣,最终落在那袭刺目的紫蟒袍上——杨复恭垂手侍立,眼观鼻,鼻观心,如同庙里一尊泥塑的神像,只有那无须面皮下隐约透出的阴冷,让人不寒而栗。

“圣上,”

通事舍人郑虔的声音打破了沉寂,他手捧奏章,姿态恭谨,“凤翔节度使、睦王李倚有表上呈:其一,陇州刺史薛知筹,于讨逆李茂贞之役中,率部牵制贼军侧翼,微有苦劳。

睦王奏请,擢其入京,授以清职,沐浴天恩。

其二,陇州新附,军务亟需整饬,睦王保举都将高仁厚,其人勤勉,晓畅戎机,堪任陇州防御使之职,以固西陲。”

奏章呈至御案。

李晔的手指在缎面上划过,感觉那“李倚”

二字带着边镇的风沙气息。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刻意平稳:“睦王所奏,思虑周详。

薛卿微劳,朝廷亦当体恤,擢其入京,授以荣衔,显朝廷不忘旧勋之意。

高仁厚既为岐王所荐,忠勤可嘉,着即授陇州防御使,整饬军备,安靖地方。”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目光,或明或暗,都聚焦在杨复恭身上。

杨复恭终于动了。

睦王送来的这份表奏他早就看过,关乎到睦王势力坐大,他自然不会同意。

于是他极其缓慢地抬起头,脸上挂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忧虑的谦恭,向前微微欠身:

“圣上,”

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大殿,“老臣斗胆,此事…或有不妥之处,恳请圣上三思。”

他抬起眼皮,目光并不锐利,却沉沉地压向御座,“薛知筹此人,出身李逆昌符帐下,反复之性,朝野皆知。

其所谓‘牵制之功’,睦王奏表虽言,然陇州远在千里,具体情状,恐难一一核实。

骤然擢其入京,置于圣上身侧…老臣恐开门揖盗,有伤圣上圣躬安危。

此其一。”

他顿了顿,目光似有若无地扫过郑虔,继续道:

“其二,陇州防御使,位虽非极尊,然掌一州军务,干系重大。

高仁厚为睦王心腹,此乃人所共知。

睦王新定凤翔,威势正盛,今又荐其心腹入主陇州军权…圣上,”

杨复恭的声音带上了一丝痛心疾的意味,“非是老臣猜忌宗室,实乃祖宗成

最新小说: 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 歌影山河 凡女修仙:我在修仙界刷熟练度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万兽之国(H) 三国:开局岳飞重生成马谡 乖,再让我亲一口 王朝的腐朽 冷书生(一受多攻) 快穿一章虐渣,纯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