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京城的李倚对此毫不知情,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朝中几位宰相心目中的下一任皇帝人选。
如果他得知这个消息,恐怕会感到十分惊讶和无奈,甚至可能会觉得有些哭笑不得。
而距离李晔离开京城前往凤翔已经过去了两天了。
按照他们的行军度,预计明日便可抵达凤翔。
而此时的李倚,也将开始着手处理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
先要解决的,便是那日收编的神策军中的一些不安分的人。
尽管前几日李倚果断地大开杀戒,斩了数百名玉山军,成功地威慑住了城中的大部分人,其中也包括这些不安分的神策军。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又开始按捺不住,躁动起来。
更为严重的是,这些人竟然还暗中联络了李鋋和陈佩,妄图煽动他们一同动兵变。
不过李鋋和陈佩并没有被他们所蛊惑,反而果断地拒绝了他们的提议,而且直接把他们都卖了。
如今,京城的局势已然趋于稳定,李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集中精力对付这些企图作乱的人了。
永兴坊军营内,阳光洒在校场上,一片喧闹声中,士兵们正在进行每日的训练。
只是表面上看起来一切正常,但仔细观察便能现,不少士兵训练时明显心不在焉,动作生硬且缺乏力度,完全不在状态。
在校场的左侧,原神策军左厢兵马使崔钊就在其中一支队伍中,他的动作显得有些漫不经心,仿佛只是在机械地完成任务,而他的心思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
崔钊心中暗自思忖着,想他崔钊,在神策军中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了。
他在神策军中效力多年,历经田令孜的五十四都时期和杨复恭统领的神策军,始终都能稳坐钓鱼台,屹立不倒。
这其中的诀窍,无非就是他那见风使舵、察言观色的本事。
靠着这一手,他的官位是越做越大,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副将,一路升迁至兵马使的高位。
这次李倚进京赶跑杨守信后,他又使出了同样的手段,毫不迟疑地转投到了李倚的麾下。
原本,崔兵马使满心欢喜地认为李倚会像田令孜和杨复恭那样,对他加官进爵,让他步步高升。
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李倚不仅没有给他升官,反而直接将他兵马使的职位撤掉,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微不足道的队正职位。
这对于崔兵马使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
要知道,他在神策军中可是颇有名望的人物,无论是田令孜还是杨复恭,都对他敬重有加。
可如今,这个小小的睦王李倚,竟然如此轻视他,这怎能不让他怒不可遏?
尽管心中愤恨难平,但面对对方人多势众的局面,崔兵马使也只能无奈地忍气吞声。
他心想,也许忍一时风平浪静,等过段时间,李倚或许会回心转意,重新重用他。
但事实证明,崔兵马使的想法太过天真。
李倚不仅没有给他任何机会,反而变本加厉地欺辱他。
不仅撤掉了他的官职,还要求他每天参加训练,甚至还要上什么莫名其妙的思想课。
这一系列的举动,终于让崔兵马使忍无可忍。
他觉得自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和欺压,这种待遇简直就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于是他心中暗自盘算着,动一场兵变,杀掉李倚,重新去投奔杨复恭。
他先想到的是煽动自己队中的士兵,只是让他大失所望的是,这些士兵不少都是永宁时期就跟随李倚的老部下,他们对李倚忠心耿耿,思想也非常坚定,根本不为所动。
碰了一鼻子灰的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开始另寻他法。
他想到了以前在神策军中的同僚和下属,这些人与他关系密切,或许能够被他说动。
经过一番秘密联络,他惊喜地现,许多神策军士兵都对目前这种不自由的生活感到不满,大伙一拍即合,都表示愿意参与他的兵变计划。
为了确保兵变的成功,他还偷偷联络了城中的保銮都将和耀德都将,推举他们在关键时刻来主持大局,只是没想到也被拒绝了。
不过还好前两天李倚又派了两千人前往凤翔。
这样一来,除去皇城和宫城的守卫力量,永兴坊中的军营人数也只剩下不到四千人了。
而且,前几日那个高仁厚还进行了一次调动,将许多原来神策军中的士兵重新编到了一起,称他们思想还不过关,要接受更多的思想教育。
因此暂时不需要执行留守皇城和宫城的任务,这无疑给他们的兵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自认为做得毫无破绽的那些事情,实际上一直都被高仁厚尽收眼底。
高仁厚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没有轻易打草惊蛇,完全是出于李倚的建议,目的就是要将他们一网打尽。
如今,眼见着这些人都已如瓮中之鳖般落入了陷阱,高仁厚自然也是时候听从李倚的指示,开始收网了。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