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仁厚站在城墙上,双眼紧盯着敌军,看着他们缓缓退去,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却始终未能落地。
他的手紧紧握着城墙的砖石,神经依然紧绷,不敢有丝毫松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就在他感到有些焦虑的时候,一名士兵飞奔而来,高声禀报:“报!
高都帅,北门、西门的敌人都已撤走!”
听到这个消息,高仁厚如释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他赌对了!
为了稳定军心,他在士兵面前一直表现出胸有成竹、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但实际上,当他得知敌军分出一部分兵力前往北门时,他的内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
好在他事先有所准备,安排了一些壮丁故意躲藏在北门和西门附近,制造出一种有伏兵的假象。
这一招果然奏效,敌军摸不清虚实,最终选择了按兵不动。
高仁厚心中暗自庆幸,如果不是他的计谋成功,以敌军今天如此拼命攻城的架势,恐怕这座城池未必能够守住。
此时,李倚也稍稍休息了一会儿,精神状态好了不少。
他站起身来,环顾四周,看着满地的尸体和城墙之上浓烈的血腥味,不禁皱起了眉头。
战斗时的紧张和激烈让他无暇顾及这些,但现在,这股刺鼻的味道却让他感到有些不适,于是他站起来身来走到高仁厚的身边。
高仁厚见李倚过来,忙关心的问道:“大王,我叫人上来给你处理下伤势。”
李倚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随即高兴的道:“哈哈,仁厚,多亏你有先见之明,没有分散兵力,要不然敌军今天的攻势未必能挡得住。”
李倚不由得暗自庆幸,还好老天把高仁厚送过来了,要不然今天就城破人亡了。
高仁厚谦虚道:“大王过誉了,这也得多亏了大王身先士卒和兄弟们拼死守城,不然空有计谋也都是徒劳。”
李倚笑道:“好了,你不必谦虚了。”
高仁厚笑而不语,随即又开口道:“大王,还是先行安排城内百姓过来打扫战场,然后再想办法把城门修复吧。”
李倚点了点头,叫来一名亲兵,示意他去县衙通知张全义,根据高仁厚的命令前来打扫战场和修复城门。
亲兵走后,高仁厚又开口道:“大王,我们还不能放松,晚上仍要加强防备,防止敌军深夜动奇袭,毕竟敌军今日主力还并未完全出动。”
李倚深知高仁厚的顾虑不无道理,毕竟今日李罕之仅仅派出了一半的兵力,其完全具备再次动夜袭的实力,李倚对高仁厚的提议表示赞同:“你说得对,就依你之见行事吧。”
紧接着,高仁厚迅召集士兵,有条不紊地部署各项任务。
先,他命令城内的一些壮丁登上城头,加强巡逻警戒,以防敌人突袭。
对于那些伤势较轻的士兵,高仁厚则要求他们抓紧时间在城墙附近稍作休整,吃点东西补充体力,然后就地休息,养精蓄锐,以备不时之需。
而那些伤势较重的士兵,则被抬回县衙接受治疗。
不仅如此,高仁厚还对另外两处城门做出了重新部署,同样安排了壮丁负责巡视,确保城门的安全无虞。
与此同时,他又派遣了一部分城中百姓前去搬运今日守城时所用的滚木和巨石,为下一次可能的防御战做好充分准备。
随着高仁厚和张全义的一道道命令下达,整个永宁县城都被迅动员起来。
家家户户凡是还有壮丁的,都在张全义的积极动员下行动起来。
有的人负责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有的人协助打扫战场,清理残留的敌人和己方的尸体;有的人则负责搬运尸体,将其妥善安置;还有的人则投入到修复受损的防御工事的工作中,以增强县城的防御能力。
一时间,永宁城内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人们各司其职,齐心协力,共同为县城的安全而努力。
县衙内,李倚等人同样忙碌,尽管今天取得了初次守城战的胜利,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今日虽然消灭了两千多名敌军,但己方也损失了近六百余人,虽人数上已经与敌军没有那么大的差距了,但战斗力却是下降了不少,八个团的正规军有两个都被打散编制了。
剩下的团结兵人数虽还有不少,但能不能顶住敌军的猛烈攻势还不好说。
“今日我军虽成功打退敌军进攻,但整体形势还是不利于我们,明天敌军的攻城只怕会更加疯狂啊。”
李倚感叹道。
李振听后,缓缓站起身来,走到房间中央。
他站定后,胸有成竹地说道:“大王莫慌,我已有灭敌良策。”
李倚闻言,精神一振,赶忙问道:“哦?是何良策?快说来听听。”
李振微微一笑,然后转身走向张全义,目光落在他身上,缓缓说道:“这条良策需张长史配合。”
张全义听到李振的话,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他看着李振,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而李倚也同样好奇地看着张全义,想知道李振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