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深谙人心(2 / 3)

倒成了第一个被认捐的对象。

伍老头见姜远说得正经不似开玩笑,也好奇姜远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让他心甘情愿的认捐。

“好!

若小友方法可行,又是利国利民之举,老夫认捐一千两白银又如何?”

“老先生大气!”

姜远赞道:“这钱绝不让您白花。”

伍老头笑道:“你若能说动老夫,老夫自当将银子送小友府上。

若小友所说之言不可行,老夫就去官府告你撞骗!”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一老一少就么定了个君子协议。

“老先生,您知我身份,那我便用我的身份来说说我的办法。”

姜远正了正身子,道:“比如像您老这样的富人,在燕安应多如牛毛。

这些富人钱是有的,什么吃的喝的玩的都见识过了,对吧。”

伍老头点点头,让姜远继续说。

姜远道:“燕安的富户们即然什么都见识了,除去身外之物,他们最在乎什么?”

“当然是名声。”

伍老头接话道。

“嘿!

老先生一语中的!”

姜远又赞了一句,说道:

“我乃丰邑侯,如今在朝中虽然不太说得上话,但见见陛下还是可以的。”

“我可以向陛下建议,先在燕安城中每条街道挂上街道名,起个模范。

然后,城外这五十里路,让陛下给我注名之权,我再将这五十里路分成若干段,谁捐的钱多,我就在这一段立个碑,写上某某人之路,并且给得到注名权之人家中放牌匾,上书,大善之家。”

姜远说到兴头上了,滔滔不绝:“这些牌匾,必须是工部制造,再请书法大家或当朝德高望重之人题字,嗯,我觉得前三公太师伍禹铭老大人写的就很行。”

伍老头错愕的看着姜远,一时之间竟有些哭笑不得。

姜远自顾自的说道:“您看,谁人不好名?有朝廷的牌匾,路边有刻有认捐人大名的石碑,以后只要百姓经过这一段路,一看那碑,就知道这是某某人修的,真是善人啊!

多有面子,都可以千古流芳了!”

“所以,老先生,你那一千两银子没白捐。”

姜远一口气说完,还不忘给伍老头做个心理建设。

上官沅芷看看姜远又看看伍老头,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手指绞在衣摆上,暗恼姜远什么话都敢说。

但她又不好明言提醒姜远,只能干着急,急得想踹姜远一脚的那种。

伍老头直到听完,从最初的错愕变成满脸赞许,也不禁哈哈大笑:

“小友真是妙招啊,深谙人心啊。

这等主意都能想出来!

那一千两银子老夫给了!

老夫不图名,你把老夫那段路的注名权让给他人吧!”

“哎呀呀!

老先生是真善啊!

做好事都不留名,深值我辈学习!”

姜远大拍彩虹屁。

伍老头很受用,道:“这等利国利民之事,何乐而不为之。

不过,老夫想问一下,你让伍禹铭给你题这么多的字,你不怕累着他?”

姜远眨眨眼,无耻的说道:“不会!

听说他老人家不再理国事了,整天闲着没事到处溜达,正好给他找个活干,免得闲出事来。”

一旁的上官沅芷闻言,脸色一变,伸出手去悄悄拧姜远,很用力。

伍老头闻言先是一愣,随后哈哈笑道:“小友真是很会为老人家着想!

妙啊!”

“过奖过奖。”

姜远抱着拳也跟着笑。

“小友机智百出,又善格物,又懂朝政关心民生,实乃大周之幸也。”

伍老头赞道:

“以后辅佐君王,还得靠你们这些年青人了。”

“老先生过奖。”

姜远谦虚道:“我对朝事不甚感兴趣。”

“那小友对何事感兴趣?”

伍老头问道。

姜远正色道:“我对教书育人感兴趣。

我呢有个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想开办书院,教出一大批比我还要聪明的学生,这样,大周何愁不强!”

伍老头定定的看着姜远,道:“小友好志气。

读书可以明心,若天下学子都如小友这般有抱负,何愁大周不会成为万国之主!”

姜远叹道:“只是这很难。”

“迎难而上,大丈夫当是如此。”

伍老头鼓励道。

姜远与伍老头聊得很投机,颇有忘年之交的意思。

说话间,马车驶进了鹤留湾,刚过牌坊,姜远从车窗中就见得路旁的大石墩子上,坐着一个穿着青衣的男子,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抬头望着天。

姜远心情很激动,也顾不得礼仪,连招呼都没与伍老头打一个,径直跳下马车朝那青衣男奔去。

“杜兄!”

姜远大喊了

最新小说: 铠甲:天道赐我威麒印 破怨师 不良人:诸位,一起复兴大唐吧!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不学鸳鸯老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九娘 火烧黎明 回到汉朝当大佬 背欺里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