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引’更显章法。”
李旦也点头:“商人一看‘公债’,就知道是正经的债务凭证,比模糊的‘引’更愿意认购。”
袁可立笑着颔首:“就按弘济说的,叫公债,凭证叫证券,由青泥洼负责发行。”
“只发公债还不够,咱们还得在青泥洼开个证券交易所。”
李国助补充道,
“商人手里的公债、还有南海边地公司的股票,都能在交易所里交易。”
“愿意长期持有的,拿分红;想变现的,随时能转手。”
“如此一来,不仅能筹到钱,还能吸引更多商人去青泥洼,把资金留在那儿。”
“你这是要把青泥洼,打造成福建漳州月港那样的大港?”
袁可立看着李国助,语气里满是感慨。
“没错,在北洋,青泥洼的潜力可不比漳州月港在南洋的地位差!”
李国助点头,声音里带着笃定,
“此地在金州连海隘之东,西距金州湾仅十里,实乃辽海与朝鲜、日本往来之要冲。”
“且此处乃天然良港,湾内水深足泊巨舰,外有岛屿遮护风浪,冬月不冻,四季可通舟楫。”
“再者,青泥洼左近多平缓沃野,可筑城郭、建仓廪、立工坊;气候亦和缓,夏无酷暑,冬无酷寒,屯民皆愿在此定居。”
“本朝此前未重此地,盖因昔年海禁森严,治国重陆防、务农耕,港埠之利未显。”
“今我等欲兴海贸、护商屯,青泥洼此等优势,恰能尽用,假以时日,此地必成北洋之大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