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扩建工程进行得热火朝天。
每天都有居民自前来帮忙,有的送茶水,有的帮忙搬运材料,连小朋友们都来负责传递工具。
施工现场俨然成了又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十二月初,扩建完成的记忆馆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
新增的"
声音记忆区"
收录了居民们讲述的故事,"
影像记忆区"
播放着老住户们提供的家庭录像,最特别的是"
味道记忆区"
,那里飘着李阿姨做了三十年的红烧肉的香味。
"
这个创意绝了!
"
老周在味道记忆区流连忘返,"
一闻这个味道,就想起小时候妈妈做的菜。
"
记忆馆的影响力渐渐出了小区范围。
附近学校的老师组织学生前来参观,说是要上一堂"
最生动的历史课"
;
社区研究专家专程赶来调研,把这里称为"
民间记忆保护的典范"
。
面对这些赞誉,陆子昂总是谦逊地把功劳归于全体居民。
"
我只是一根线,"
他说,"
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了起来。
"
冬至前一天,记忆馆举办了一场特别活动——"
讲述我们的故事"
。
居民们轮流上台,分享自己与小区共同成长的经历。
有欢笑,有泪水,更多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轮到陆子昂时,他展示了一本特殊的相册。
里面记录着他从刚搬来时的疏离,到逐渐融入,再到如今完全成为社区一分子的全过程。
"
我曾经以为离开舞台就是结束,"
他动情地说,"
现在才知道,那只是另一段更精彩人生的开始。
"
活动结束时,夜空飘起了细雪。
居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记忆馆,三三两两地讨论着刚才听到的故事。
陆子昂最后一个离开,细心检查好每一盏灯,每一个展柜。
锁门前,他在留言簿上写下今天的心情:"
记忆就像这冬日的雪花,每一片都独一无二,汇聚在一起便是最美的风景。
感谢每一个愿意分享记忆的你,让这个普通的社区变成了充满温情的家园。
"
雪花静静地飘落,覆盖了小区里的每一个角落。
但在记忆馆里,那些被珍藏的时光永远保持着最初的温度。
陆子昂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故事在这里生,新的记忆将被收藏。
而他,很荣幸能成为这些珍贵记忆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