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够肥(1 / 2)

王建军嘴里塞满包子,含糊着指了指石雕:“您瞅瞅这鸡,够肥不?”

李叔眯眼瞅了半天,突然笑了:“肥是够肥,就是这翅膀刻得太硬,咱那芦花鸡扑棱起来,翅膀尖是颤悠的,得带点软乎劲儿。”他捡起根细树枝,在地上画了道弯弯的弧线,“就像这样,有点飘动感。”

王建军盯着地上的弧线看了会儿,突然一拍大腿:“可不是嘛!俺咋没想到!”他摸出刻刀就要往石雕上补刻,被王婶一把拉住:“半夜三更的瞎折腾啥?明儿再弄!”她把一碟醋往王建军面前推了推,“就着醋吃,不那么烫。”

晓梅举着相机,把李叔画弧线的样子、王建军拍大腿的憨态都收进镜头里,嘴里念叨着:“这才是最真的生活气,比摆拍自然多了。”她调了调焦距,对着石头灶台上的芦花鸡石雕拍了张特写,“明天加段延时摄影,拍阳光从笼屉石雕上移过的样子,肯定好看。”

林凡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光“噼啪”跳了跳,把每个人的脸映得红扑扑的。他看着石头灶台旁堆着的工具——刻刀、砂纸、墨块,还有王婶刚拿来的擀面杖,突然说:“咱给这组石雕起个名吧?就叫‘烟火台’咋样?”

“中!”王建军第一个应和,“烟火气,听着就暖和。”

李叔抽着烟点头:“烟火台,沾着柴火气,也沾着人情味儿。”

王婶笑着往每个人碗里舀了勺小米粥:“快趁热喝,凉了就腥了。这烟火台啊,就得配着热粥才对味。”

夜里的花房静下来时,只有灶膛里的柴火偶尔“咔”地响一声。王建军躺在临时搭的木板床上,瞅着窗外的月亮,脑子里全是石雕的细节——该给芦花鸡的翅膀加几道颤巍巍的纹路,笼屉布得刻出点褶皱,还有灶台边得添个豁口的搪瓷碗,就像王婶总用来盛咸菜的那只。

天蒙蒙亮时,王建军就爬起来了,摸黑摸到石雕旁,借着手机电筒的光补刻翅膀纹路。刻刀轻轻刮过石头,石粉簌簌往下掉,倒真有点像芦花鸡扑棱时抖落的细羽。刚刻完,就听见王婶在灶房忙活的动静,铁锅碰撞声、水流声混在一块儿,他探头一看,王婶正往大锅里倒米,蒸汽裹着米香飘过来,比任何颜料都鲜活。

“王婶,您那搪瓷碗呢?”王建军跑过去问。

王婶从碗柜里翻出个掉了块瓷的蓝边碗,笑着递给他:“要这干啥?磕碜得很。”

“不磕碜!”王建军捧着碗跑回石雕旁,比对着碗的样子,在灶台边刻了个一模一样的豁口,连掉瓷的地方都用墨汁点了点,“您看,这下更像了!”

等晓梅扛着相机过来时,石头灶台上已经多了只“搪瓷碗”,旁边还刻了双搭着的粗布手套——那是李叔总挂在灶台边的,沾着点柴灰,看着就暖和。

“哟,添新物件了?”晓梅笑着拍照,“这手套刻得真像,连指缝里的灰都有。”

“李叔的手套,王婶的碗,少一样都不叫烟火台。”王建军摸着石雕,笑得一脸满足。

日头升高时,花房里渐渐热闹起来。有人指着石雕上的搪瓷碗说“我家也有个这样的”,有人盯着芦花鸡笑“跟我奶奶家那只偷蛋的一模一样”,还有个老太太拉着王婶的手念叨:“这石头灶台刻得真好,让我想起俺当家的在世时,总蹲在灶门前给我烧火……”

王建军蹲在旁边听着,突然觉得,刻石头哪是刻物件啊,是把大伙藏在心里的念想,都刻成能摸着、能看着的模样。就像那只搪瓷碗,看着普通,可在不同人眼里,或许藏着不同的咸菜味、不同的晨光,这才是“烟火台”最实在的分量。

晌午时分,林凡搬了张桌子放在石雕旁,王婶端来刚蒸的包子、腌的咸菜,摆了满满一桌。大伙围着石头灶台坐成一圈,手里捧着热乎的包子,看着石头上的“烟火气”,嘴里嚼着真实的米香,倒分不清哪是石头上的,哪是生活里的了。

王建军咬了口包子,瞅着石雕上的芦花鸡,突然觉得这石头像是活了——那鸡仿佛下一秒就要跳下来,啄走他手里的包子。

日头爬到头顶时,花房的木门被推开,进来个背着竹篓的老汉,手里攥着把野菊花,说是路过听说这儿有“烟火台”,特意来瞅瞅。

“俺年轻时候也垒过石头灶,”老汉放下竹篓,蹲在石雕前摸了摸灶台的纹路,“你这刻的灶膛角度不对——真正烧火的灶膛,得往里收点弧度,火才聚得住,省柴。”他用手指在石头上划了道弧线,“就像这样,柴火塞进去能转圈烧,不像直上直下的,火苗刚起来就跑了。”

王建军赶紧掏出小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我的江湖往事2 时代洪流中普通人的悲歌 五岁家主驾到,重振家族荣耀 战神狂医 重生后闪婚,绝嗣老公不装了 师弟,求求你饶了我吧! 害我全家?疯批美人勾心上位又艳压 山海戒指 综影视:姑娘你别跑 带货博主与美食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