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狸集团总部顶层的总裁办公室,落地窗外是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玻璃幕墙反射着午后的阳光,将室内映照得明亮却又透着几分冷意。
马运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前,指尖悬在屏幕边缘,目光死死盯着那串跳动的红色数字——艾狸集团的实时股价。
三年前,这串数字还在每股82美元的低位徘徊,股东们的质疑声、媒体的唱衰声像潮水般涌来,董事会上的争吵至今还清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可现在,屏幕上的数字稳稳停留在每股413美元,不到三年时间,股价足足翻了五倍,公司市值一举突破6000亿美元,跻身全球科技企业市值前十。
按说这该是值得庆功的时刻,马运却只觉得胸口堵得发慌。他转过身,走到真皮办公椅上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办公桌上摊着一份泛黄的股权转让协议复印件,落款日期是三年前的3月18日,那一天,他和牛金城亲手将艾狸集团30%的股份以30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许振峰。
“捡漏……这哪里是捡漏,简直是抄了底!”马运低声咒骂了一句,拿起协议狠狠摔在桌上。
当时艾狸集团正陷入资金链危机,海外市场拓展受阻,国内竞争对手又步步紧逼,股东们天天催着他拿出解决方案,甚至有人提出要低价出售部分资产止损。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时候,许振峰带着现金找上门来,提出要以每股100美元的价格收购30%的股份。
那时候艾狸集团的股价已经连续三个月下跌,市场估值不足1000亿美元,许振峰给出的价格比当时的市场价高出20%,在他看来已经是“雪中送炭”。
可现在再看,这笔交易简直成了他这辈子最亏的买卖——许振峰手里那30%的股份,如今市值已经达到1839亿美元,足足翻了6倍多。
那时候,马运与牛金城做局,想坑掉根基还不稳的许振峰,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马运打开抽屉,拿出一份最新的福布斯财富榜打印件,上面的数据让他越发烦躁。
2018年1月份的榜单上,杰夫·贝索斯以1200亿美元的身家排名第二,而许振峰仅凭艾狸集团的股份,就足以超越贝索斯成为全球第二富豪。
可谁都知道,许振峰的资产远不止这些——他旗下的振峰科创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去年年底的估值已经突破3000亿美元;还有覆盖金融、地产、医疗等多个领域的振峰集团,规模更是庞大到难以估算。
有财经媒体保守估算,许振峰的个人资产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具体数字连他自己的财务团队都算不清楚。
“凭什么?”马运一拳砸在桌子上,杯子里的咖啡溅出几滴,落在财富榜上许振峰的名字旁边,“艾狸集团是我一手做起来的,从一个小科技公司做到现在的规模,他许振峰不过是投了点钱,凭什么拿走最大的利润?”
他想起三年前的决策,心里满是后悔。
当时其实有股东提议,让管理层联合起来筹集资金,趁着股价低位增持股份,可他那时候被资金链危机搞得心神不宁,又担心增持会引发市场恐慌,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果当时他能有许振峰一半的魄力,现在艾狸集团的控制权也不会这么被动——他自己手里只有25%的股份,加上几个心腹股东的持股,总共也不到40%,而许振峰一个人就握有30%的股份,虽然平时不参与公司管理,却拥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
更让他憋屈的是,艾狸集团能有今天的股价,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许振峰。
三年前,许振峰入股的消息一公布,立刻给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艾狸集团的股价当天就上涨了15%,之后更是借着振峰科创的技术支持,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领域快速突破,打通了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可以说,许振峰不仅给艾狸集团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技术和资源,可马运每次看到公司财报上那巨额的利润,想到其中有30%要归入许振峰的口袋,就觉得像是在给别人做嫁衣。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被敲了两声,打断了马运的思绪。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西装外套,压下心里的烦躁,沉声说道:“进来。”
秘书推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恭敬地说道:“马总,麦大鲵先生和龙浩然先生求见,他们已经在会客室等了十分钟了。”
“麦大鲵?龙浩然?”马运皱起眉头,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他对这两个人并不陌生——麦大鲵是美国麦氏AI安全公司的董事长,表面上是一家专注于网络安全的科创企业,实际上背后靠着高通公司;而龙浩然是麦大鲵的私生子,担任麦氏AI安全公司的总经理,行事张扬,没什么真本事,全靠麦大鲵的关系上位。
当然,当年麦大鲵还是麦氏新能源集团董事长的时候,马运就对麦大鲵略有耳闻。
这两个人平时和艾狸集团没什么业务往来,怎么会突然找上门来?马运心里有些疑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