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历代在史书撰写方面都是极言功德,寡言是非吗?那是因为他们都想在后世留一个好名声。六皇子是温和,但若是他不愿意重编史书,你打算如何?”
顾清瑶看着他,提醒道:“一旦如实写先帝的所作所为,后人如何看待楚氏皇族?我想,楚瑜昇之所以能允许史官如此记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量。若真要他同意你重编史书,怕是很难行得通。”
“难也要走。以史为鉴,方可知兴替。若是连史书都是假的,后人如何明晰前人的是非功过?若是错把佞臣当重臣,误把庸才作栋梁,那才是滑天下之极!”
对于这一点,裴景淮态度异常坚决,“礼部负责编撰史书,可如今礼部为二皇子所用,从上到下都可谓是烂透了。岳父才回盛京,怕是还未融入其中,不知其险,此次科举之事,一定会使礼部受到重创,很有可能,从上到下的官员全部都要更换,那这对我们来说就是机会。扶持那些敢于说真话的良臣,免于让后世重蹈覆辙,这才是为君者的责任,更是百官的责任。若六皇子为君,非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