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把战争,当成了一道,数学题。以为,只要,计算好每一个变量,就能,得到,唯一正确的,答案。”
“而我,从一开始,就把战争,当成了一场,心理游戏。”
“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在军事上,战胜你们。而是为了,在心理上,摧毁你们。”
“我把部队撤入城市,是为了,废掉你们的空中优势,让你们,有力无处使,陷入,选择的困境。这是,第一步,扰乱你们的决心。”
“当你们,选择围城,制造混乱时,我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让你们,自己,陷入‘战争伦理’的陷阱,让你们,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是,第二步,动摇你们的信心。”
“而当我,瘫痪了你们的支援体系,切断了你们的后勤时。你们,果然,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放弃了所有理智,只想,冲过来,跟我拼命。”
“那一刻,你们,就已经,输了。”
“因为,一个,被情绪左右的,指挥官,是不可能,打赢一场,现代战争的。”
赵援朝,转过身,看着,已经面如死灰的,方克俭。
“方教授,你所有的战术,都写在,教科书里。而我,只需要,把你的教科书,研究透了。我就能,预判你,所有的,行动。”
“你,是照着剧本,在演戏。”
“而我,是那个,写剧本的人。”
完,整个指挥室,针可闻。
所有蓝军的成员,都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
他们,终于明白了。
自己,输在哪里。
他们输在了,思想上。
输在了,对战争的,认知上。
他们,还停留在,以“技术”和“装备”为核心的,器物层面。
而赵援朝,已经上升到了,以“人”和“认知”为核心的,思维层面。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战争!
总导播大厅里,学院的院长,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他转头,对身边的政委,道:“老伙计,我们,都老了。”
政委,点了点头,眼中,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是啊,我们是老了。但是,我们的军队,后继有人了!”
这一刻,所有观摩的师生,心中,都涌起了,同样一个念头。
一个,属于中国军队的,全新的,战争时代,或许,就要,来临了。
而开启这个时代的,正是眼前这个,石破天惊的,年轻人。
兵棋推演结束了,但它掀起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赵援朝,以一种近乎完美的方式,向国防军师学院的所有师生,展示了什么叫做“降维打击”。
他没有去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也没有去硬碰硬地比拼火力和装备。
他从战争的更高维度——认知域和心理域,对蓝军发动了攻击。
他像一个技艺高超的棋手,看似随意的几步闲棋,却招招都打在对方的要害上,最终,将对手,引入了一个,必输的死局。
蓝军指挥室里,复盘结束了。
赵援朝的那番话,言犹在耳,每一个字,都深深地,烙印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里。
方克俭教授,依旧,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骄傲和矜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疲惫和寞。
几十年的学术生涯,建立起来的,所有自信和理论大厦,在今天,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冲击得,摇摇欲坠。
这种感觉,比单纯的战败,要痛苦一百倍。
“都出去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他挥了挥手,声音,嘶哑而又无力。
蓝军司令部的其他成员,默默地,向他敬了个礼,然后,悄然退出了指挥室。
最后,房间里,只剩下了,方克俭和赵援朝两个人。
赵援朝,并没有离开。
他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着,这个,陷入了巨大自我怀疑中的,老学者。
他知道,对于一个,像方克俭这样,骄傲了一辈子的,学术泰斗来,这场失败,意味着什么。
他今天,不仅仅是,赢了一场推演。
他更是,亲手,打碎了一个,老人的,信仰。
这,或许有些,残忍。
但是,对于一支,军队的,思想变革来,这种,“不破不立”的阵痛,是必须的。
许久,许久。
方克俭,才缓缓地,抬起头。
他看着赵援朝,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他挣扎着,站起身,走到赵援朝的面前。
然后,做出了一个,让赵援朝,都感到意外的,动作。
他对着赵援朝,深深地,鞠了一躬。
“赵军长,我,服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
“我为我之前的,傲慢和偏见,向你,道歉。”
“你今天,给我,也给,我们整个学院,上了,最深刻,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