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中国大剧院内,灯光缓缓暗下。
派拉蒙经典的雪山标志出现,现场瞬间安静下来。
电影开始,压抑的弦乐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交织在一起;
镜头语言凌厉而充满不安,大量的镜面反射和摇晃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仿佛亲身进入了妮娜那濒临崩溃的精神世界。
其实电影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相当简单.
就是一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为了出演黑天鹅努力发掘自己身上的阴暗面;
同时也是在释放被控制狂母亲一直压抑的野性,最终导致精神世界崩溃,向毁灭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真正的难度是在于导演该如何表达,演员该如何呈现
越是简单的故事越是见真正的本事。
而此时影院内,不时传来观众因惊悚镜头而发出的低声惊呼和倒吸冷气的声音。
“吴不愧是惊悚片的大师,他太会了!”
“凯拉的表演也很有代入感”
“舞蹈好美.黑白天鹅,这个设计的真好!”
有观众在黑暗中低声议论。
温子仁坐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
他能感觉到,吴宸并没有使用传统恐怖片那种一惊一乍的惊吓,而是通过声音设计和镜头调度,将一种心理上的压迫感层层递进,这才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这些镜子.安排的真好!”
诺兰眼眸微眯,他在观察吴宸对“镜子”这一意象的运用。
他发现,这部电影里的每一面镜子,都有其独特的叙事功能,它们不仅仅是反射,分裂、窥视和囚禁,更是黑白的交界。
在妮娜出现幻觉、从自己背上拔下黑色羽毛的场景时,影院里可以清晰地听到一片因生理不适而发出的、挪动身体的声音。
终于,影片来到了吴宸精心设计的最高潮
后台的镜子迷宫。
妮娜在狭长的走廊中奔跑,两侧的镜子将她的身影无限复制、拉伸、折迭,仿佛一个没有尽头的视觉牢笼。
镜中的黑天鹅影像,与她并行、重迭、纠缠。
她的呼吸逐渐急促,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是幻象。
她猛地停下,抬起手,试图触碰其中一面镜子。
就在这一刻,银幕上,所有的镜子,没有任何征兆地,“哗”的一声,同时破碎开来!
那不是简单的碎裂,而是一场瑰丽的、致命的玻璃之雨。
无数的碎片,像被放慢了时间的雪花,在空中飞舞、旋转。
每一片细小的碎片上,都倒映着不同的光影.
有的映着妮娜惊恐的脸,有的映着黑天鹅魅惑的笑,有的映着舞台上刺目的追光,有的则是后台深不见底的黑暗……
整个影院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被银幕上那极致华丽而又充满毁灭感的画面彻底震慑住,忘记了呼吸。
“我的上帝.”
“这个画面,太梦幻了,又那么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