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时说不出话。
中年人见他们心生萧然,又道:“两位不必挂怀,前辈曾说,求道难,做凡人也难……他们,已经是运道很好了。”
“某修行五十年。”
“虽资质平平,仍未成器,但也未曾辜负道途,也不辜负五十年前,拜师想要求道的自己。”
“想来幸甚。”
“而修行五十年,窥得大道一角,见识到天地之大。幸莫如此!”
中年人笑了起来,面上不见训导弟子时的严厉肃然,只觉得从容。
他看向江涉:“前辈以为如何?”
老鹿山神方才说了那般多,三水和初一也想知道前辈是如何看待修行和道法的,李白和元丹丘更是目光灼灼。
江涉拊掌,大笑。
“大善!”
他道:“见生死浑然无畏,明心见性,才是修士。”
“大道艰难,而我独行——”
“今日,诸位得之矣。”
天上渐渐落下雨水,猫躲进屋檐下面,歪着脑袋,看着院子里几个人。
不知为什么也不进来躲,反而还这般高兴。
……
……
雨帘潺潺,屋外雨水顺着檐沟流泻,如同瀑布。
雨水拂去尘埃,弘道观的树木显得更加苍翠。窗外的银杏,绿意葱葱,生机快要顺着雨滴下来。
岐王坐在静室里。
潇潇风雨声,不绝入耳。
他对面坐在一人,是跪坐的姿态,身形从容清雅。
“摩诘如何看这雨水?”
王维道:“雨水可以润泽天地万物。”
他亦是知道为何岐王会邀他来道观,还是刚炼出神丹,洛阳传的沸沸扬扬的弘道观。无非是想要再求一枚。
只是观主病重,又在病榻上言,神丹只有一枚,已经耗尽他的能力,无法再炼第二枚了。
岐王不由想起那李白说的话。
天下间,似真有许多不遂人意之事。
冷风夹杂着绵绵细雨,吹入屋中,让人也感到冷意。
岐王道:“那诗人,我前些日已经见过。他未曾见到神仙,只是醉酒后,听本地传言写出来的诗,诗才倒好。”
王维蹙眉问。
“是李太白?”
“是他。”
岐王派去襄阳查的人,还没到地方,就已经打探到些消息,实在是那神仙在襄州名声太大,已经传到了临近的许多州府。
更有襄州刺史和襄阳县县令,给那仙人立碑造庙,上面说了许多这神仙路过襄阳时的神异之事。
属下把碑文誊写下来,急送到洛阳。
岐王手中,便是那碑文上的内容。
“开元十三年,岁在乙丑,襄州韩使君……有仙者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