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他在那场大火之后又不惜贷款赔偿保险金,这些举动使得他如今拥有不低的声望。
从腓特烈的角度来看,再建一家造船厂不是问题,可以先把在内海那家待建船厂的资源用在这里,两家造船厂同时发力可以垄断北方海面上的造船业了。
但随之而来的是政治上的问题,低地地区可以说是高卢王国的殖民地,腓特烈终究是外人。
现在他还不想引起高卢王国的警觉,如此一来,这家造船厂的政治账优先于经济账。
腓特烈在心中权衡再三,最终有了决定,睁开眼时看到德雷尔有些焦急。
“你们合作的建议我可以答应下来。”
腓特烈的话让德雷尔松了一口气。
“但是,我有个条件。”
德雷尔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他们此前商量过,腓特烈肯定会有一些条件,有些条件是可以答应的。
他主动对腓特烈说:“我们同意将新的船厂建在鹿港。”
在他们看来,腓特烈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船厂肯定放在自己地盘才放心,所以这一条可以主动提出来。
腓特烈就没想过把船厂建在其它地方,对方主动提出来自己也省事。
“我没那么多现金。”
腓特烈的话让德雷尔一愣。
传说中世界上最有钱的人说自己没钱,谁信啊,城堡底下的黄金宫殿里刮刮地板不就够了嘛。
腓特烈继续说:“我的投资是有计划的,虽然有机动资金,但今年汉马城那边不太平,必须留着应对战争。”
德雷尔知道丹玛王国被海那边的异教徒揍得屁滚尿流,听说有好多商船被抢,汉马城也危险了。
也正是如此,他们才有信心游说腓特烈,让他把新的船厂建在远离战火的低地地区。
腓特烈确实是没流动资金了,鬼知道汉马城那边的局势会怎么发展,得留着一大笔钱应急。
于是他借着这个理由,把这座造船厂搞成一个政治工程。
所谓的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最好的朋友,自然是一起分钱的朋友。
腓特烈问德雷尔:“我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这家造船厂可以赚钱吗?”
德雷尔想都不想就回答:“我六岁的时候在父亲工作的船厂厨房帮忙洗豆子,十岁时帮木匠们送钉子,十四岁开始和大工匠做学徒,十八岁那年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船只设计,二十九岁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第一条船。”
“我这辈子一直和造船打交道,不瞒您说,海面上的船我只要看一眼就知道它能载多少货,能跑多快,造价多少。”
“一艘船的成本中人工费占了一半,人工费中比例最大的是将木材切割成型。”
“如果新的船厂和韦森公国的船厂使用同样的设备,人工费至少能降低一半,一条船的成本是以前的75%以下,综合其它方面减少的成本,甚至可以减少到65%左右。”
“海上每年都有大量的船只退役和沉没,船东需要新船填补空缺。”
“据不完全统计,只是海上不算内河,大约有两万艘船。”
“一艘船的最长寿命是二十年,如果不算意外造成的损失,一年需要至少一千艘新船。”
“我们希望,新的造船厂最终一年能建大约300艘海船。”
腓特烈一开始还觉得他对业务很熟,从成本分析角度来回答能不能赚钱,但最后期望的产量让人头疼。
海上五百吨以上的货船比一两百吨的内河船复杂多了,建造周期至少两年,现在七八百吨的货船即便是锯木头快了也要一年。
想一年下水300条船,意味着要建300座干船坞,每座干船坞宽度按30米计算,可以沿着河边排开九公里。
汉马城那边就是这么规划的,预计花至少五年时间建成这个规模,显然这里的业内人士也打听到了,直接对标。
腓特烈继续问:“如果让你投钱入股这家造船厂,你愿不愿意?”
这下子德雷尔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肯定愿意!”
腓特烈又问:“你认为其他人愿意吗?”
德雷尔很肯定地回道:“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对您有信心。”
他的意思很明显了,只要腓特烈参与,别人就相信能赚钱。
腓特烈点了点头,开始提条件:“我可以在鹿港和你们联合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