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他必须死得有价值,死得其所,死得能让老朱事后追悔莫及,让老朱意识到错杀了一个忠臣,一个能臣,一个为了国家不惜背负骂名的人。
他需要做到的是让老朱在发现自己收受贿赂的同时,又能够察觉到自己实际上是在为国家尽力效忠,是承受了冤屈和误解的,是背负着骂名在做实事,这样才能达到任务的要求,才能算是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如此才能拿到最终的奖励,实现自己的目标,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有的计划都会落空,成为泡影。
这个尺度必须拿捏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过,少一分则不及,就像在悬崖边上行走,稍有不慎就会摔得粉身碎骨,前功尽弃,所以他必须小心翼翼地规划每一步,确保万无一失,连最微小的细节都要反复推敲,不能留下任何可能被误解的破绽。
关于这一点朱煐心里面早就有了自己的打算和计划,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所以他口中说的所谓贿赂其实只是用来当作掩盖真实目的的障眼法而已,只是一个表面的借口,这些弄来的钱他其实是准备投入到水泥和玻璃这两种东西的生产制造当中去的。
他要用这些钱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做一些对国家有益处的事情,而不是真的拿去贿赂谁,他的心里面早就盘算好了每一步该怎么做,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到了,已经成竹在胸。
他甚至已经在脑海里勾勒出工坊建起、产品出炉的景象了,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看到了水泥铺就的平坦道路,看到了晶莹剔透的玻璃窗户,心里不由得泛起一丝期待和成就感,仿佛已经触摸到了成功边缘那微热的温度。
就在胡老三那边正满腔热情地、激动不已地想着要为国家捐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朱煐这边也已经开始按部就班地、有条不紊地实施起了自己的计划,一切都按照他设想的那样进行着,一步接着一步,没有丝毫的偏差,非常顺利,没有遇到任何阻碍,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顺畅,仿佛水到渠成一般,没有任何波折。
两拨人怀着截然不同的心思,却阴差阳错地走向了同一个方向,就像两条原本毫不相干的河流,最终却汇入了同一片大海,这其中的巧合与必然,恐怕也只有命运才能说得清楚了,眼下这奇异的同步性,让整个局面呈现出一种微妙而又脆弱的平衡。
是的,就是为国家捐款,这就是胡老三自己在心里面给这次行动所定下的名称,他觉得这个说法既体面又光荣,说出去脸上也有光彩,比说什么贿赂要好听多了,听起来也更加正当,更加合理,更容易让人接受,不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猜疑!
他甚至还为自己能想到这么妥帖的说法而感到些许自豪,觉得自己的脑子还是挺好使的,在关键时刻总能想出好主意,不禁有些沾沾自喜,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许多,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连腰杆都挺直了些。
至于贿赂?陛下的事情怎么能被说成是贿赂呢?
这简直是大不敬!
陛下他不过是因为现在国家有困难,朝廷的财政状况比较紧张,所以才找我们这些做商人的拿一些银子应应急罢了,而我们这些商人也是被陛下的恩情所感动,被陛下的威严所震慑,因此心甘情愿地把这些钱财捐献出来,这怎么能算是贿赂呢?
这分明就是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啊,是值得表扬的行为,是应该受到表彰的好事,是每个臣民都应该做的本分!
胡老三在心里用力地点头,越发觉得自己想得没错,这个说法简直完美无缺,任谁都挑不出毛病来,就连他自己都快被这个说法说服了,觉得自己的形象瞬间高大光辉了起来,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忧国忧民的义士。
什么贿赂不贿赂的,这种话说出来多难听啊?简直就是对陛下的一种侮辱,是对陛下圣明的一种玷污,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谁要是敢这么说,那就是大不敬,是要被治罪的,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
是万万不可的!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统一好大家的说法,绝不能在外人面前说漏了嘴,必须牢牢记住这个说法,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珠子一样保护这个说法,绝不能让它受到任何玷污和质疑,这念头在他心里扎下了根,变得无比坚定。
………
朱煐的府邸里面,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平静,和往常没有什么两样,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切都照旧进行着,没有任何变化,连一丝一毫的波澜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