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默默地把朱允炆这个选项扫进了垃圾堆里,认为他不适合继承皇位,不值得培养。
而在确定了要把朱煐培养成大明未来继承人之后,老朱就开始不断地拔高心里头对朱煐的期望值,对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希望他更加优秀。
他总想要让朱煐变得更好一些,更优秀一些,这样未来的大明也能走得更稳一些,发展得更好一些,国泰民安。
朱煐这一路走来太过顺利了,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挫折和失败,老朱就希望能够有人能够给他一些压力,最好是能让他受挫一次两次,先栽栽跟头,这样日后才不容易因为遭受一些打击而一蹶不振,才能更好地成长和进步,变得更加坚强。
可让老朱没有想到的却是,这满朝文武,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压根不能给朱煐造成任何的压力和挑战,这让他感到有些失望,心里不是滋味。
这总不能让咱自己亲自出手吧?老朱可不敢自己出手,担心关系破裂。
他本就担心爷孙关系处不好,就连坦白身份都不敢,生怕以朱煐的脾气会拍屁股走人,甩手不要这大明皇储的位置,就更别说让老朱亲自施压了,那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可除了老朱亲自施压之外,其他百官却又不顶用....没有人是朱煐的对手,个个败下阵来。
这仿佛就像是陷入了一个死局,一个难以解决的困境,让人头疼不已。
只是最近,朱棣和朱允炆联手,想要给朱煐造成一些麻烦和困扰,以报之前的羞辱之仇,挽回一些颜面,出口恶气。
对于燕王府学宫的一应事宜老朱都是心知肚明的,了如指掌,没有任何秘密。
朱棣是在瞒着老朱,为此还使了很多的障眼法和伪装手段,想要掩人耳目。
可实际上这些花里花哨的操作在老朱的眼里压根一点作用没有,如同透明的一般,看得一清二楚。
有锦衣卫作为老朱的耳目,只要是老朱想要了解的事情,在应天府范围内就没有他了解不到的,情报网络十分发达和高效,无孔不入。
朱棣自以为藏得很好,隐藏得很深,但实际上在老朱的查探下根本无所遁形,所有的一切都暴露无遗,像摊开的书本。
燕王府学宫的营收就连老朱也是不由得吓了一跳,感到十分惊讶和意外,瞪大了眼睛。
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居然赚了整整五百万两银子!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简直难以置信。
比当日的稷下学宫都要赚得更多!创造了新的记录,前无古人。
老朱甚至都已经开始在心里算起了该从这笔银子里拿出来多少充入国库,如何分配和使用这些资金,盘算着开销。
眼下这国库可不充裕啊,钱压根就不够用!处处都需要用钱,捉襟见肘。
不过有了先前从朱煐手里拿来的稷下学宫的钱和现在这五百万两....嗯...咱截留下来个四百万两应该不过分吧?老朱在心里盘算着,觉得合情合理。
如此一来国库就平白多出了六七百万两银子....今年的国库可算是这数十年以来最为富裕充沛的了....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和困难,缓解压力。
正常而言大明一年的税赋不过折合银子两千万两左右,这些收入需要支撑整个国家的运转,十分紧张。
今年朱煐以重开稷下学宫之名卖了十个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从商贾手里赚了四百六十三万两,这是一笔不小的额外收入,解了燃眉之急。
老朱给稷下学宫留下了一百二十万两,剩下的三百四十三万两银子等于说是直接充入了国库,缓解了财政压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眼下燕王府学宫的五百万两老朱也准备直接拿走四百万两,只留下一百万两给他们自己使用,觉得这样分配很合理。
这里外里一加起来,那就是平白给国库创收了近七百五十万两!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朱棣所谓的隐藏和老朱这边压根就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秘密可言,像透明的一样。
除非老朱的注意力不在他的身上,否则在应天府就休想有事情能瞒得过老朱,他的掌控力十分强大,无处不在。
也正是这如火如荼的生意,让老朱觉得这燕王府学宫至少应该是能给朱煐一定的压力和挑战,让他感受到竞争的存在,不会太过轻松。
可事实却再度让老朱大失所望,结果并不如他所愿,心里空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