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起账来就不是那么清楚了,显得有些外行,不太懂得其中的门道,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那样蹒跚,他们的手指在账本上移动,却总是算不对数字。
这和一个人是不是聪明,有没有才能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单纯就是因为他们三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面,还没有扩展到这一个方面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所以才会显得生疏,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显得力不从心,他们的眉头因困惑而皱起。
朱棣心里的想法其实十分简单,那就是用比较低的价格来出售名额,先尽快地弄到钱,这样就能够在自己父皇面前好好地出一出风头,顺便也能够把父皇交代下来的任务给完成。
同时手里有了钱之后,也能够稳稳当当地推进后面的那些建设工作,不至于因为缺钱而停滞不前,影响进度,这是他最关心的事情,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过,规划着未来的工程。
至于像什么利润率是多少,什么名额会不会贬值这样的问题,根本就就不在他所考虑的范围之内,他完全不去想这些事情,觉得那些都不重要,眼下最要紧的是解决资金问题,他的目光只盯着那堆白花花的银子。
毕竟他是一个王爷,并不是一个专门做生意的商人,不需要像商人那样精打细算,凡事都要计较得失,他更看重的是实际效果和面子问题,他的腰板挺得笔直,显露出王者的气度。
这就好像你让诸葛亮来到现代,和你比试在电脑上打字的速度一样,这是完全不公平的比试,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双方所处的时代不同,掌握的技术也不同,一个羽扇纶巾,一个面对键盘。
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诸葛亮,哪怕他再怎么样聪明,想要学会在电脑上打字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而你却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门技巧。
这样双方进行比试,你肯定是会获得胜利的那一个,这是毫无疑问的,结果显而易见,但这并不能说明诸葛亮不如你,他的智慧在另一个领域闪耀。
这并不能够证明诸葛亮就是一个愚蠢的人,单纯只是因为他所掌握的知识面,还没有覆盖到这一个方面而已,仅仅是这样罢了,和他的智商完全没有关系。
并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智慧,他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已然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而事情偏偏就是这样巧合,不管是朱棣,还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都并不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的人,对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教育,所以才会犯这样的错误,做出不够明智的决定,他们的决定基于有限的认识。
甚至他们三个人里面,没有一个人是亲自做过生意的,都没有经商的经验,对商业运作一窍不通,就像刚出生的婴儿对世界一无所知那样,他们的手只握过笔和剑,没有碰过算盘。
如果是一个有着丰富做生意经验的商贾,或许他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经济学方面的知识,但是依靠着他长期以来所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凭借着他的本能,也是能够察觉到这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能够看出其中的门道,知道该怎么避免吃亏,这是经验赋予他的直觉,他的眼睛能看透买卖的奥秘。
可是十分明显的是,他们三个人里面,并没有任何一个人拥有这样的经验,都没有经商的天赋和直觉,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意识到其中潜在的问题,他们的讨论只停留在表面。
........
虽然他们三个人对于做生意里面的那些门道和讲究并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像个门外汉,对商业运作的规律一知半解,他们的谈话中很少出现商业术语。
但是他们三个人对于已经到手的那五十万两银子,却是有非常清楚的概念的,知道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以让人心动,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他们的眼睛在看到银票时闪闪发光。
这笔钱哪怕是对朝廷来说,都是一笔不算小的数目了,可以办成很多大事,解决不少问题,比如赈灾、修路、建军等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银子能养活数万军队一年。
也就是之前朱煐开办稷下学宫的成功例子在前面作为对比,让人们有了心理准备,要不然的话,光是燕王府学宫所筹集到的这五十万两银子,就足以让整个朝廷上下都感到震惊了,会引起巨大的轰动!
这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甚至可能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朝堂上会掀起波澜。
.......
书房里面。
蜡烛的火光在轻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