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轻轻转动着茶杯,显得很是惬意。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朱樉闻言也是眼前一亮。
要说计策,他或许不清楚,可要说兵法,他是知道的。
朱棡这么一个类比,顿时就让朱樉茅塞顿开,心里的最后一点担忧也烟消云散了。他重重地拍了一下大腿,显得很是兴奋。
他的笑声在书房里回荡,连烛火都跟着晃动起来。
他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整个人都显得神采奕奕。
他的手掌拍在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在安静的房间里格外响亮。
……
而与此同时……
另一边。
朱棣和朱允炆要开燕王府学宫的事情也已经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少商贾闻风而动。
稷下学宫只是放出了十个名额,大部分商贾都还没有抢到学宫的名额。
听说了燕王府学宫之事后,不少商贾也就蠢蠢欲动了。
有人打听到燕王府学宫虽然尚未正式开工,但据说门槛要比稷下学宫低上不少,招收的名额也会更多,这让不少原本没有机会的商贾心思活络起来,盘算着是不是该提前去打点关系。
有的商贾已经开始暗中联系燕王府的门路,想要抢占先机。他们带着厚礼,在燕王府附近转悠,寻找门路。
有的商贾甚至在天还没亮时就等在燕王府门外,想要第一个拜见。
他们的马车排成了长队,把燕王府前的街道都堵住了。
也有人还在观望,毕竟稷下学宫是陛下亲任祭酒,又有中兴侯朱煐坐镇,虽然名额少,但前景似乎更稳妥些;
而燕王府学宫背后是燕王殿下和皇孙朱允炆,还联合了不少文官,声势也不小。这些商贾拿不定主意,只好继续观望,想等局势明朗些再做决定。
他们在茶楼里窃窃私语,交换着各自打听到的消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犹豫不决的神情。
他们时而点头,时而摇头,显然内心很矛盾。
一时间,京城里的商贾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都在盘算着该把自家子弟往哪边送,又该往哪边下注。茶楼酒肆里,处处可见商贾们聚在一起低声商议的场景。
有的商贾甚至为此争执起来,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声音时高时低,引得旁人频频侧目。店小二穿梭在桌椅之间,为这些商贾添茶倒水,忙得不可开交。
掌柜的站在柜台后,看着这群商贾,脸上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而原本拍到了稷下学宫十个名额的商贾则是心中既庆幸又忐忑。庆幸的是自家已经占得先机,拿到了旁人羡慕不已的名额;
忐忑的是如今燕王府学宫半路杀出,势头不小,不知会不会影响到稷下学宫的地位,自家这重金买来的名额会不会贬值。这些商贾聚在一起时,话题总绕不开燕王府学宫,言语间既有得意,又难掩忧虑。
他们互相打探消息,想要确认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有人甚至开始后悔当初出价太高,担心这笔投资会打了水漂。他们的脸上时而露出笑容,时而浮现愁容,心情很是复杂。
于是有人坐不住了,纷纷找上了胡老三……他们都想从胡老三这里打探些内幕消息,看看稷下学宫这边到底有什么应对之策。
胡老三的府邸前车马络绎不绝,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来访的商贾们带着各色礼物,脸上堆着讨好的笑容。
他们的马车把胡府门前的街道塞得水泄不通,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这几日的胡老三倒是风光了。
作为在听到稷下学宫要开,且将放出名额招收商贾家子弟的风声之后,他是第一个拿着钱上门亲自拜访朱煐的。
这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第一个获得稷下学宫的入学名额不说,还跟着朱煐入宫私下见了老朱,又在朝堂上再次面见老朱。
如今的胡老三可谓是春风得意,风光无限,在商贾之中名声颇大,走到哪里都有人上前拱手打招呼,称一声
"胡爷
",请他喝茶饮酒、打听消息的人更是络绎不绝。
就连平日里那些对他爱答不理的大商贾,如今见了他也得客客气气地寒暄几句。
他的马车所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