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需要精心把握。
好在这些事,他向来都很在行。
朱棣拿着见面礼当即前往东宫。
既然决定要合作,那就要拿出诚意来。姿态要做足。
初次登门,礼数不可废。
这是他作为叔叔和潜在合作者的基本修养。
在这些细节上,他向来都很注意。礼多人不怪,这个道理他懂。
既然决定要和朱煐一方打擂台,让他们知晓知晓自己也不是好欺负的,那朱棣办事就不会磨蹭。
他一向雷厉风行,说做就做。
拖延,是战场和朝堂上的大忌。
战机稍纵即逝。
既然看准了,就要果断出手。
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
也是他能有今日地位的重要原因。
........
朱棣入宫的时候已然临近中午。
宫门处的守卫见到燕王车驾,纷纷行礼让道。
规矩森严,无人敢怠慢这位威名在外的王爷。
但朱棣能从他们恭敬的眼神深处,看到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这深宫之中,从来就不缺少眼线。
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注视之下。
.......
烈日高悬,日上三竿。灼热的阳光洒在琉璃瓦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也为这肃穆的宫城增添了几分焦灼之气。
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风波。
连天气都在暗示着今日的不同寻常。
这让他更加坚定了决心。
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宫道上的金砖,好在烘烤的时间还不算长,金砖也并未滚烫。朱棣的靴子踏在金砖上,发出沉稳的声响。
一如他此刻的决心,坚定而有力。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开弓没有回头箭。
这一局,他赌定了!
东宫,朱允炆早早地就已经起床读书。
这个年轻的皇孙,向来勤奋好学。
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份自律。
在这深宫之中,勤奋往往是最可靠的阶梯。
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众多皇孙中脱颖而出。
朱允炆的成功也并非偶然,倘若当真不学无术,历史上老朱又怎会将皇位传承到他的身上?
勤奋和自律,是他最大的资本。
也是他母亲吕氏多年精心培养的结果。
这一点,朱棣心知肚明。这对母子的不容易,他都看在眼里。
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有合作的可能。
在吕氏从小的严格要求下,朱允炆每天都起得很早,起来之后就是温习昨天的功课。
这个习惯,他已经保持了十几年。早已刻入了骨子里,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有时甚至不需要吕氏督促,他也会自觉完成。这份自觉,在这个年纪实属难得。也难怪老爷子会看重他。
所谓温故而知新,一天之中早上温习昨天的东西效果是最好的。能让你的记忆印象更深刻........
这是吕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成了朱允炆笃信不疑的准则。
这些年来,他就是靠着这样的勤奋,一步步赢得老爷子的认可。
这份坚持,确实令人佩服。
就连朱棣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侄子在读书上是真的下了苦功。
朱允炆手持书卷,在房间中缓缓踱步,口中是朗朗读书声........神情专注,心无旁骛。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
这份定力,在这个年纪实属难得。
若非生在帝王家,或许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学者。
可惜,身在帝王家,注定了要与权谋相伴。
........
吕氏也是早早起床的。
天还未亮透,她便已梳洗完毕,端坐在偏殿,手中虽也拿着一卷书,心思却大半放在儿子身上。
耳朵时刻留意着外面的动静。
作为母亲和潜在的“后宫之主”,她不敢有丝毫松懈。
在这深宫之中,一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