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礼制不合,乃是骇人听闻之事。
“两位先生就不要阻拦了,先生们的大恩,值得允炆这一跪。”
这时候吕氏再次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她走上前几步,看着慌乱的黄、齐二人:“我和允炆这孤儿寡母的,在这深宫之中无依无靠,若是没有两位先生这般的忠直之臣倾力相助,怕是早就被人欺负得没有立足之地了。”
她的目光扫过二人,最终落在朱允炆身上,语气郑重如同起誓:“两位先生都是真心实意为允炆着想的,这份情谊,我们母子永世不忘!允炆也定然不会忘了两位先生今日的恩情!日后若是上天庇佑,允炆得以登基,今日之恩,必有重报!绝不让两位先生今日为允炆所做的牺牲白白付出!”
吕氏说得极其郑重,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太子妃言重了,言重了!这些都不过是我等为人臣者的分内之事,值不得太子妃和皇孙殿下行此大礼,万万值不得啊!”黄子澄在慌乱间,已经和齐泰一起强行将朱允炆从地上扶了起来,他心中又是惶恐于礼制,又是汹涌着难以言喻的感动。
虽然理智上清楚地知道吕氏这一手就是赤裸裸的收买人心,是阳谋。但知道归知道,当一位未来的大明皇帝真真切切地跪在自己面前,如此真诚地许下重诺时,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澎湃情感依旧无比强烈地冲击着他的内心。
这是未来的大明皇帝啊!就这么毫无保留地跪在了自己的面前!这让黄子澄心中作何感受?其心中翻涌的激动与誓死效忠之意,不言而喻........
......
东宫之内,气氛凝重而深刻。
黄子澄提出了牺牲自己和齐泰的名声,以帮助朱允炆缓和与朱煐之间关系的策略。而朱允炆和吕氏,则以最真诚的态度和最高的礼遇,给出了沉重的承诺。
不得不说,在历史上能够最终登基称帝,从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手中接过权柄的朱允炆和其母吕氏,本身就绝非寻常人物。就冲朱允炆这毫不犹豫、真心实意的一跪,可以想象,经此一事,黄子澄和齐泰已经彻底成为了朱允炆核心圈层中毋庸置疑的死党,君臣关系牢不可破。
收买人心的最高境界,或许就是让对方明明知道你在收买人心,却依旧因为你所展现出的极致真诚和巨大“代价”而甘之如饴,誓死效忠。
.....
而与此同时。
在京城另一边的朱煐府中,气氛则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热闹非凡,与东宫内的凝重形成了鲜明对比。
朱煐获封“中兴侯”,可谓一步登天,圣眷优渥,引得众人齐来道贺。退朝之后,除了急匆匆赶回家中告知妻儿好消息的凉国公蓝玉之外,秦王朱樉、皇孙朱允熥、商贾胡老三、书吏张平、以及大儒方孝孺,全都跟着今日的主角朱煐,重新回到了他那座略显简朴的府中。
众人刚回到府中,就惊讶地看到府内已然张灯结彩,仆从面带喜色。穿过庭院来到会客厅,更是看到厅中已经摆好了一桌极其丰盛的酒席,珍馐美味,香气四溢........
看到这仿佛从天而降的满桌酒席,饶是见多识广的朱煐也不由得愣住了,停下脚步,脸上写满了错愕。
“这是........谁安排的?”朱煐不由得将疑惑的目光投向了身旁的朱樉。在他的第一反应里,能有这般手笔和心思提前安排的,最有可能的就是这位性情豪爽、又极力想结交自己的秦王殿下了。
然而,朱樉却是一脸的迷茫和诧异,左右环顾,显然,他对此也并不知情,并非是他所为。
“朱御史,这酒席倒是安排得恰到好处,喜庆应景。可惜,并非是本王安排的。”朱樉看出了朱煐眼中的问询之意,摇了摇头,苦笑着说道。
他心中暗暗后悔不迭,他娘的,本王怎么就把这茬给忘了!多好的一个拉近关系、表现周到的机会啊!怎么就没想到提前准备呢?真是失策!
.....
不是朱樉?
朱煐心中疑惑更甚,目光不由地又落在了一旁安静站着的朱允熥身上,不过很快就自行略过了。以朱允熥那内向怯懦的性子,加之年纪尚小,在宫中并无势力,定然也不会是他。更何况这小子也不是个能有如此细腻周到心思的人。
至于其他人........
张平和方孝孺定然也不是,两人性格刚正不阿,清廉自守,这种大摆宴席、迎来送往的事情明显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