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甚至觉得,朱煐的才能可能超出了父皇最初的预期。
朱樉眼眸中闪烁着光芒,目光视线落在朱煐身上....那是一种混合着敬佩、好奇和些许嫉妒的复杂目光。
朱煐微微一笑。月光洒在他清秀的面庞上,映出一派云淡风轻的气度。这房子是老朱赏赐的,原本是皇家产业,老朱赏赐的东西自然不是凡品,这占地面积虽然说不算是非常非常大,可这客房也有个十几间,足够客人留宿了,甚至还有三个交错纵横的别院,朱樉要留宿,朱煐自然是没有理由拒绝。
倒不是因为朱樉是王爷,单纯只是因为这货拉仇恨啊!朱煐在心里暗笑。但凡是大明的人都知道,秦王朱樉和燕王朱棣不对付,从小就不对付,两人属于是互相看不顺眼的情况,朱樉眼下更是将朱棣视作眼中钉肉中刺。
在朱樉看来,朱老四就是脑后生反骨,而自己眼下的身份是什么?是父皇钦点的大明未来贤王,是未来朝廷的中流砥柱,是大明柱石,那不得未雨绸缪将朱老四这种造反份子给扼杀在摇篮里?
朱樉和朱棣可以说是天生的对头,按照这种关系的话,自己不需要做太多,只需要和朱樉多多亲近,天然的就能拉起朱老四的仇恨,到时候岂不是寻思有望?朱煐越想越觉得这个主意妙不可言。
朱煐觉着眼下自己对于朱棣的针对还是不太够,或许被旁人一劝再加上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想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或许就把自己给放过了.....这可不成!他必须加大力度,确保朱棣对他恨之入骨。
一方面是朱樉这边需要加把力气让朱老四对自己看的更不顺眼些,同时再留有老方这张底牌。朱煐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站在一旁的方孝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通过历史,已然验证了老方的战斗力。纵观历史,被诛十族的,也只有方孝孺一人。而他正是死在朱棣的手上!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老方他掌握了朱棣的正确使用说明书啊!
有这么一张底牌在,拉朱老四的仇恨就容易多了.....朱煐几乎可以想象到,当方孝孺那张铁嘴对上朱棣时的精彩场面。
朱煐看向方孝孺:“老方,秦王殿下要留宿,你以为如何?”
朱煐话音落下,方孝孺却是一脸懵逼.....这是你家,你问我作甚?他下意识地想要这么回答,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不过转念一想,方孝孺莫名其妙的同时有不由得眉头一挑。他想明白了!这是朱御史拿自己当家人了啊!家中留宿,不得问问自己这半个家人的意见吗?这几日以来方孝孺一直同朱煐张平厮混,三人经常秉烛夜谈,当然,主要是张平和方孝孺谈,朱煐就是打酱油的,他也没有那么功夫和两人掰扯,不过这举动在方孝孺和张平看来就是当老大的风范了。
两人谈论的内容太过低级,无法引起老大这般能干实事人的兴趣!方孝孺甚至觉得,朱煐之所以不愿意参与他们的讨论,是因为他们的见解太过浅薄,入不了朱煐的法眼。
这几日以来,两人谈论的主要内容就是胡老三的那三十六万两,谈论着自己对于商贾的看法,以及自己的治国之策。方孝孺是个理想化的人,他刚正不阿但看待问题却十分理想化,而刚好,张平也是个理想化的人,他刚入朝堂,作为朝堂上的新人,张平满腔热血,两人碰上就像是干柴烈火,轰然化成烈焰,熊熊燃烧!
而朱煐之所以在一旁打酱油的原因就是,两人所说的治国之策,压根就没有多少有可行性的,就是仅限于纸上谈兵。很多时候,朱煐听着他们的讨论,都忍不住想要插话指出其中的谬误,但为了维持自己“不求生”的人设,又不得不忍住。
不过说来也正常,无论是张平还是方孝孺,虽然两人的爱国思想是可以肯定的,但同时,两人对于国家治理的经验上却都是极度缺乏,根本就不可能提出多少有建设性的意见。在朱煐看来,两人提出来的建议拿就是错漏百出,放到朝堂上,基本就是被老朱无视的那种。
显然,两人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毕竟不是人人都像朱煐一样,站在后世无数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方孝孺和张平的表现才是符合一个没有久经政务之人的一个正常表现。
要不怎么老朱惊叹朱煐的天赋呢,毕竟没有经过实操却偏偏能一次次提出最为有效有用的见解和意见,这除了天赋之外,还有什么能够用来解释?
长时间的留宿让方孝孺和张平、朱煐之间的关系异常亲近,几乎就已经是穿上了同一条裤子。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