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此情此景么。
而相较于朱煐的无所谓,朱棣的脸色就难看了.....
堂堂燕王被人硬刚不说,还被这么多百姓围观,这大庭广众下彻底丢了脸面,这事儿朱棣自认从出生以来到如今也就今天这头一遭.....
不仅仅是朱棣,身为应天府府尹的杨顺此刻的脸色也已经难看到了极点.....
杨顺看看朱棣又看看朱煐,看看朱棣身后的十余个心腹,又看看朱煐身边的两尊大佛,只感觉一个头两个大,想哭却又哭不出来,看着周遭看热闹围观的百姓,杨顺笑的比哭还难看.....
他明白,今天无论结果如何,自己的前途大概率是没了.....
早知如此,还不如早些请辞急流勇退啊.....
杨顺后悔了,如果能让时间回到半个时辰前,他已经毫不犹豫地入宫请辞,主动请求下派到地方历练。也不至于像眼下这般进退两难,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啊.....
燕王惹不起,朱煐这铁头娃也惹不起,更何况还有方孝孺和张平.....
朱煐和朱棣在对峙,杨顺这个应天府府尹夹在中间两头受气,一时间场面陷入了僵局.....
而此时,无论是朱煐还是朱棣亦或是杨顺都没有注意到,在围观的百姓中,挤入了两个不起眼的人.....
这两人头上戴着斗笠,一个中年人,一个老者,要是朱煐细看一定能认出来,这不老朱和蒋瓛吗?
没错,这两人正是微服出宫的老朱还有跟着老朱一同出宫的蒋瓛,两人为了避免被认出来,连斗笠都给戴上了,只是到了现场之后才发现,这个斗笠好像有些多余.....
现场围观的百姓人数太多太多了,两人夹在中间,一点也不起眼....
“老爷,看来我们来的还不晚啊,正赶上了。”
蒋瓛擦了擦汗渍,这一路上可是赶的有些急,老朱年纪大了自然跑不快,是他背着来的。
“你们也是来看戏的吧?”
就在这时,一个大爷凑到了老朱和蒋瓛的身边:“今天可是有得热闹看了,这燕王和朱御史他们在这对峙都对峙了半个时辰了,朱御史当真是好官啊,王爷那么大的人物,说要治罪就要治罪,这燕王拿他是一点办法没有啊。”
大爷的头发稀疏,年岁俨然已经不小,不过说话中气十足,身体不错,看着场内的朱煐几人点评道。
“可惜咯....”
大爷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老朱看了蒋瓛一眼,蒋瓛当即会意,开口询问大爷:“老兄,这可惜什么?”
大爷瞅了一眼蒋瓛,摇了摇头道:“你不懂也正常,我同你说,这官场的水可深着呢,别看朱御史这会儿威风好像能和王爷分庭抗礼似的,那是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人家不好下手,这要到私底下,朱御史可惨了!”
“而且这燕王可是陛下的亲儿子!”
“亲儿子就怎么了?”老朱冷哼一声。
大爷看了一眼老朱,压低声音:“这事情要闹大了,陛下肯定是站在亲儿子一边啊,朱御史这不是自找麻烦吗?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外人,傻子都知道陛下会站在哪边。你们说是不?”
老朱刚想反驳,却不曾想一旁有人提前开了口,打断了他。
“此言差矣!”
说话的是个书生,他冲着皇宫方向拱了拱手:“尔等岂止陛下胸襟?”
“朱御史乃本届科举最受圣宠之人,他做了什么?殿试便提出国本之争,惹怒群臣,而陛下是如何处理的?陛下不光赦免了朱御史,还委以重用,由此可见陛下的胸襟!”
“如今太子去世,天下动荡,朝廷兖兖诸公争权夺利,陛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对朱御史委以重用,我看陛下此次也不会徇私,燕王是陛下亲子,那陛下就更会管教!”
“我等读书人当以朱御史为榜样,下一届科考待我入了朝堂,亦要同朱御史一般报效朝廷,无畏无惧!”
“好!说得好!”
书生一席话,引得周围人拍手称好,老朱也是点头赞许:“不错,咱也觉得是,这陛下如何会是非不分呢?自然是帮理不帮亲才是!”
“唉。”
书生一番话说的周围的百姓热血沸腾,可先前开口的大爷却依旧摇头:“年轻人啊,你还是太年轻了。你要是年岁大些也就知道陛下是何等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