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2章 残破的庙宇(2 / 3)

恩赐,我当即刻与赵管头商议,并具账文呈县里,请来钦差鉴定。我村上下,永念王爷与太子大恩!”

朱标扶他起身:“莫急,此事须稳妥。你先与赵管头对接,勿让他知道殿下亲自查水,只言‘官府有令’,免得他起疑心。”

村正领命,转身疾奔。朱瀚摁了摁朱标肩,“此事交付他去,咱们得回客舍稍歇,再为下一步筹谋。”

夜露渐消,晨光透过祠堂窗棂,撒下几缕金丝。

两人并肩而行,脚步无声,却都心有所念。

回到客舍,朱瀚与朱标在小院中品茗。

朱标低声问:“殿下可有他意?”

朱瀚轻抿一口茶,淡道:“微臣虽非主事之人,但深知朝野之险。此行微服,既为察民疾苦,又可探得各方人等心思。今日井事,只是引子。”

朱标眉眼挑起:“引子?太子殿下欲何为?”

朱瀚直视侄儿,“殿下所为,乃稳固荐贤之基。来日若县官来查,不可只有验水一案,还要检视此井之工程账目,水工匠料单……可知背后官钱流向。若能查出贪渎,便可震慑地方势力,助太子生威。”

朱标微愕,旋即赞许:“妙计。只怕北府冗官细密,此事难行。”

朱瀚含笑不语,随后凝声道:“所以,邀我同行者,还需数位熟识阴阳水利之人,可临场协助。待会我令村正去请你村里旧事记载,把当年修井人名列出。若有幸,能寻到他家后人,必有线索。”

朱标闻言,眼底闪动,“太子殿下果然过人之谋。我从不知道微臣素日做得如此详细。”

朱瀚笑道:“殿下近年为国事所缠,未曾细察此间微末,今日微臣方才领悟。日后,若有此类小事,殿下宜放手,微臣可替殿下分心。”

朱标轻轻摆手,“殿下与我上下同心,何来分心二字?”

当夜,两人收拾行装,携带昨夜取水之素布与井边拆下的一块刻有“洪武三年”字样的残碑石屑,悄出村寨,沿山道而行。

远处村民熟睡,火把余烬余光未灭,映照出两人背影。

“此行去何处?”朱标低声问。

朱瀚拉下兜帽,眼中映出月华:“微臣欲去一处老宅,名为‘丁庠家’。听说当年修井之工,乃由此丁姓望族操办;

可惜三十年后家道中落,如今弃居荒废。我等若能寻得丁庠后代,定有当年账册残存,否则也可从他们口中谨记细节。”

朱标点头,“可否顺利找到?”

朱瀚莞尔,“此事需点运气,但若不试,便无从得知。且行且看。”

山道弯曲,栗色落叶铺满。两人踏着夜风,默然前行。

朱标忽然问:“殿下,次日若有吏员来验,可否顺利?”

朱瀚徐徐说道:“咱们留下的线索足够令县令拨款重修,村正与赵管头自会惶恐不安。

届时,殿下也可藉机招抚赵管头,以示恩威并行。”

他顿了顿,语气再次缓和,“如此一来,地方势力既得利护,又不得不服,殿下威望倍增。”

月光如水,掩映着路旁残破的砖墙和断折的瓦片,那正是曾经辉煌一时的丁家大院,只是时光无情,将它的锦衣华宅都侵蚀成荒芜。

“这里便是丁府?”朱标停步,仰头望着院墙上苔藓斑驳的花纹。

朱瀚点头,举袖拭去墙角的尘埃,露出刻着“丁氏家祠”三个隶书字样,“丁庠名扬一时,修井时掌管账册之要,后因朝廷官司,被迫迁居他乡,丁府从此没落。”

他声音平稳,却透着几分感怀,“若想寻账文残札,必先找到丁庠后裔。”

“但这荒宅没人住,恐怕后人早已搬散。”

朱标蹙眉,“殿下可曾探听丁氏到底往何处去了?”

朱瀚轻轻叹息:“微臣在京城曾见一则公文,称丁家迁往浔州一带,或有一家丁姓人还留在附近。今夜月色好,不妨先踏进旧宅,找些蛛丝马迹,再明日晓行,去附近村落打探。”

朱标揽着袖子,沉声道:“好,一切听殿下安排。”

朱瀚点头,示意他跟上。两人攀过残墙,走进丁府大门。

院中杂草丛生,石柱斜倚,一条破碎的石板路通向后殿。

朱瀚脚尖轻点,探进殿内,只见中央供桌尚留灰烬,一幅先祖神主早已坠落,碎瓷片散落一地。

“看这供桌底座,似有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身份都没曝光,未婚妻就死心塌地了 不夜宴 战神狂医 五岁家主驾到,重振家族荣耀 带三宝嫁大佬,随军海岛当团宠 替身不做了,傅总跪求复合 重生顶流之横扫娱乐圈 小叔兼祧两房后,诈死夫君回来了 摆烂上学?反手震惊清北! 重生,从救女市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