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警惕皇叔(2 / 3)

,可见心思已定。”

与此同时,朱棣在西路接过韩昭递来的竹简,题为“凤求凰”两字,上面亦是一道谜:“云生结绮枝,风过送香姿;若问家何在,且凭羽翅归。”

韩昭低声道:“殿下当猎机巧,觅处必在风动处寻。”

朱棣眉头微起:“不错,只在风动之地亦可觅路。”

随即转身一箭射向竹林深处一处飘动的红绸,绸带随即落下,旗幡隐现,下方锁着兵符。

两路开赛,各有声息。朱标招呼顾清萍、杜世清跟随引路,步至松径转角,却见一道月色下的桃红,上刻“知行合一”四字。

朱标凝视良久,方才举步拾起元符。顾清萍将灯举高,灯光映照,才知那四字乃朱瀚昨夜亲题,意在“智行合一”。

一路争先,朱棣却因被韩昭提醒,潇洒翻越竹笋阵,夺得西符。

见红绸隐现,亦笑意满面,竟未想隐于侧的藏兵已随绸带脱落,险些引来虚惊;幸得他身手矫健,方才稳住。

两符皆得,现场一时鸦雀无声。

朱元璋遥望二府,淡淡一笑:“若论得符,朱棣稍胜一筹;然太子府之路,殊不知蕴含‘知行合一’之旨,暗合朕心。”

他沉吟片刻,终于起身,示意二人归来。

花园小亭之中,朱元璋居中,朱棣与朱标并立。

顾清萍与韩昭分列两侧,朱瀚与吴琼、杜世清各就一旁。

“今日之试,父皇欲见两府之人,观他们得符之后之言行。”

朱元璋缓声:“朱棣,你夺符之后,却未施礼于太子府,此意如何?”

朱棣乖乖回礼:“弟不才,缺礼,望父皇与太子恕罪。”

朱元璋点点头:“好,礼可补也。至于太子,既先得东路之符,可否言解其意?”

朱标拱手:“臣得符‘知行合一’,意在行事须与言论同一,若光说不行、光行不合,则失真理。今后所言所行,臣愿谨记。”

朱元璋露出满意之色:“此理甚好,朕亦深以为然。

朱标面色一振,正欲应允,朱瀚突然轻声道:“父皇,臣以为如今兵部大权仍宜暂留王爷府中。……此旨可待将来太子日益成熟,再行授予。今日不妥动此,怕好事变乱。”

朱元璋目光一凝,转向朱瀚:“瀚弟何以知兵部之重?”

朱瀚拱手:“臣自进京以来,所见朝中多有因急于练兵而失乡里之政。殿下方才学得‘知行合一’,力在言行并重。若贸然掌兵,易将言行分离,待殿下实心练兵、实意为国之日,再授无妨。”

顾清萍轻轻皱眉,却见朱标也默然,微颔首,示赞同。

朱棣面露不甘,却也收敛:“父皇之意,弟当敬守。”

朱元璋良久未语,忽长舒一口气:“朕看今日之会,尤胜百日朝议。你二人,今日皆有所得。苍生未必全识朝廷私事,但自此‘知行合一’四字,可设为朝中训典。王爷之言亦有理,待太子确能循此训,再授大权。”

说罢,他挥袖而去,群臣依次退下。

御花园中,花灯仍灿,月色愈明。

朱标与朱瀚、顾清萍、杜世清相对而立,皆感此夜之异。

朱元璋虽未褒奖,然这一番言行,已是默许太子日后掌兵之机。

朱瀚轻声对朱标道:“今日之局,显是输赢,却暗藏安排。你若真能‘言行并重’,定能稳住民心军心。”

朱标深深看他一眼:“多谢皇叔教诲。东宫自此,必当勤学慎行,方可不负厚望。”

顾清萍轻笑:“殿下若真能牢记四字,东宫之路,便愈发平坦。”

杜世清拱手道:“既有此训,杜某当导诸生论之,以蔚为风气。”

吴琼也笑道:“辅东宫之职,吾等当共勉。”

这一日,朱瀚正静坐在王府书房内,手中捧着几卷兵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自春狩过后,太子朱标的稳重与进取,已然让他感受到压力。

而此时,他的心思并不在东宫的事宜上,而是在朝堂中的风云变化上。

“黄祁,今天可有什么消息?”

黄祁恭敬地答道:“回王爷,宫内今日有动静。虽未明言,内侍传来消息,似乎父皇有意更紧地控制兵部之权,正在考察几位大臣的忠诚。”

朱瀚微微一挑眉:“考察几位大臣的忠诚?他们是瞄准谁?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重生,从救女市长开始 替身不做了,傅总跪求复合 宣布封心锁爱后,我遇上了心动对象 观想图网游:只有我能看见真实 小叔兼祧两房后,诈死夫君回来了 反派:舔女主干嘛?女反派不香吗 不夜宴 带三宝嫁大佬,随军海岛当团宠 摆烂上学?反手震惊清北! 重返80年代,开局接盘娇妻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