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 国子监讲席(3 / 4)

,亦有人投来怜悯之意。

太子用一书生辅政,终是破绽。

却在此刻,右班中忽然有人缓缓出列,声音不疾不徐:

“姚公问得正好,在下沈昊,愿于此言明。”

群臣一惊,沈昊竟在殿外,衣冠整肃,步入金銮之上。

姚廷芳冷笑:“沈大人何以自入朝堂?你是翰林?尚书?御史?何职何衔?”

沈昊却笑:“在下,确无官衔。但今我一身,不代表我自己。”

他转身望向百官,一字一句:

“我代表三十六州书院推举之策问,代表宣武、广武、镇北三军士卒所书之问兵令,亦代表数万京中百姓递交之愿书——皆求太子维新振政。”

“这些,不够资格,入殿答问吗?”

全场死寂。

一纸职衔,不敌千人心向。

姚廷芳脸色铁青,却无法驳斥。

朱标见状,朗声道:

“今日所议,本是问政,而非问人。我愿沈昊为监国顾问,入内议事,不列班位,不干实政,只为献言,百官可有异议?”

四下无言。

姚廷芳环顾众臣,却无人再出列附和,只得退后,冷哼不语。

朝堂之上,风向分明。

当夜,密语于皇城地底流传。

朱瀚立于灯影之后,静听暗卫来报。

“朝中已分三路:其一依附太子者,其二观望未动者,其三,以朱齐安、姚廷芳为首,暗通淮南王府,意图立异。”

朱瀚点头。

“很好。风动之后,便是雷霆。”

“通知赵慎言,是时候让‘民间之声’显出锋芒。”

同时,永安坊口,“济民书会”设讲席,赵慎言登台。

他手执布卷,高声朗诵:“昔者,唐太宗纳魏征而成贞观之治,今者太子纳沈策士、孙武人,可为一局转世之策。”

“吾辈士人,当观风,不随权势,而随民心——今日若弃正而附旧,则天下百姓将弃吾儒矣。”

数百人围听,掌声如雷。

一位老妇攥紧纸张,颤声问:“赵先生,若太子真能治国,百姓真能安?”

赵慎言双手一拱,郑重作答:

“若他不能,我第一个骂;但若他能,我们要的,是护他成——而不是等他败。”

这一夜,京中数十处坊市皆传赵慎言之言。

永乐宫外,长街如墨,灯影疏斜,朱瀚静立于檐下,目光凝视远处宫门缓缓闭合之际,神情沉静如水。

“王爷。”角落暗影里,一人单膝跪地,低声禀报,

“赵慎言已将今夜言论传至齐鲁、燕中数地,‘百姓愿望集于太子’之论,已在民间铺开。”

“很好。”朱瀚微一点头,步履不急不缓地沿着宫墙缓行,“朱齐安那边呢?”

“仍无动作,只遣人暗查沈昊与孙仲衍动向,未露痕迹。”

“他不会那么快出手。”朱瀚轻笑,仿佛对一个孩童的把戏早已了然于心,

“他太聪明,太怕暴露,便只敢藏针于绵里。”

“属下不解。”暗卫低头。

“朱齐安不是要争位,他只想要权。”

朱瀚停住脚步,望向夜空,

“这类人最喜欢的局,是坐收渔翁之利——等太子与某方交锋到白热化,他再出手‘调和’、‘援助’,便可邀得正统之名。”

“可那样一来——”

“便是我出手之时。”

朱瀚的声音淡淡,仿佛夜色一般沉稳,深不可测。

翌日午后,皇宫御花园一隅,阳光洒落在老梅之下,朱瀚执扇而坐,淡茶一盏,神色慵懒。

“皇叔,您又独自一人偷闲。”朱标快步而来,神色松弛几分,“我今日才听说,您竟在御前茶局上提前退席。”

“年纪大了,坐久了腰酸。”朱瀚懒洋洋道,“再说你那几位大臣,个个精神抖擞,我插不上话,便退出来避避风头。”

朱标无奈一笑:“怕是您嫌他们太慢,不如你一个人快罢。”

朱瀚不语,抬手示意他坐下:“我听说,沈昊已开始接触国子监讲席了?”

“嗯。”朱标坐下,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他才思敏捷,说话也明快利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66.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最新小说: 逼我老婆改嫁?我反手一个大逼兜! 让你当后娘,你躺平成全家白月光 小叔兼祧两房后,诈死夫君回来了 华娱:都成导演了,当然要浪 宣布封心锁爱后,我遇上了心动对象 反派:舔女主干嘛?女反派不香吗 死后第八年,三个疯批竹马跪裙边求训 开局杀猪匠,领个资本家大小姐做老婆 重返80年代,开局接盘娇妻三姐妹 观想图网游:只有我能看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