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玄桢记 > 第909章 圣帝明聪,洞鉴忠奸于眼底

第909章 圣帝明聪,洞鉴忠奸于眼底(4 / 7)

石卿倒是有心。只是朕记得,按《大吴兵部档案管理制度》,凡官藏兵书孤本,需在兵部典籍房备案,注明收藏人、存放地、典籍名目。朕昨日已让兵部侍郎杨武核查备案,为何典籍房里,没有石卿收藏兵书的记录?”

石崇的身子猛地一僵,没想到萧桓竟提前核查了备案。他慌乱地辩解:“陛下,臣……臣是私下收藏,尚未来得及备案,本想着整理完毕后一并报备,并非有意隐瞒。”声音越来越低,底气越来越不足。

第三节账册掷地:萧桓的震怒与证据

萧桓看着石崇慌乱的模样,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烟消云散。他抬手,从御案左侧拿起那本蓝布账册——账册封面是普通的蓝粗布,边角已磨损,是柳明当年记录军粮交易时用的旧册,按《大吴玄夜卫文勘流程》,张启已核验账册纸张为德佑年间所产,墨迹也符合当时的朱砂配比。

“尚未备案?”萧桓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压抑已久的震怒,“那这本账册,也是你‘尚未备案’的兵书?”话音未落,他猛地抬手,将账册狠狠扔向石崇——账册“啪”地砸在石崇脚边,蓝布封面散开,露出里面泛黄的纸页,“德佑十四年四月廿三,与北元使者巴图议定,割大同卫以西三城,换北元助镇刑司掌京营兵权,粮饷三千石先行交付”的朱笔字迹,在晨光里格外刺目。

石崇的瞳孔骤缩,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血色。他盯着账册上的字迹,手指微微颤抖——这是他当年亲手写的交易记录,为了防止日后北元反悔,特意用朱笔记录,藏在西山旧仓的暗格里,怎么会落到萧桓手里?

“石崇!”萧桓猛地站起身,龙椅在金砖上蹭出刺耳的声响,震得殿内烛火都晃了晃,“你还要骗朕到什么时候!兵书会写‘割地给北元’?兵书会记着你和巴图的交易?你身为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受朕‘复辟功臣’之赏,却私通北元,割我大吴疆土,害我边军将士,你对得起朕,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石崇“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膝盖重重砸在金砖上,发出沉闷的响声,震得他膝盖生疼,却远不及心口的恐慌。他慌乱地伸手去捡账册,指尖触到纸页时,却像被烫到一样缩回——账册上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把刀,割着他的“忠臣”伪装。

“陛下!陛下息怒!”他语无伦次地辩解,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滴在账册上,晕开一小片朱色墨迹,“这不是真的!这是假的!是谢渊伪造的!是他恨臣之前弹劾于科,怕臣坏了他的好事,故意仿造臣的笔迹,伪造这本账册构陷老臣!陛下您看,这字迹虽然像,却少了臣写字时的顿笔,这朱印也是仿的,臣的私印比这个深三分,绝不是臣盖的!”

他越说越急,声音带着哭腔,试图用细节上的“质疑”掩盖整体的谎言。可他自己也知道,这辩解有多苍白——账册里记着的交易日期、北元使者的名字、粮饷交付的数量,甚至他当年给巴图的玉珏样式,都是只有他和柳明知道的细节,谢渊就算要伪造,也不可能知道得如此清楚。

第四节私印破绽:萧桓的步步紧逼

萧桓看着石崇语无伦次的模样,眼底的失望越来越浓。他没有立刻反驳,而是转身走到御案后,从抽屉里取出一枚和田玉印——印身洁白,刻着“靖边”二字,是永熙帝当年赏赐给石崇的私印,按《大吴官印管理制度》,此印已在吏部司封清吏司备案,印模存档于玄夜卫文勘房。

“你的私印?”萧桓拿起玉印,对着晨光轻晃,印身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你说谢渊伪造你的私印?那朕倒要问问你,你这枚永熙帝所赐的‘靖边’玉印,谢渊是如何仿造的?按《大吴玄夜卫文勘规制》,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已将账册上的朱印,与吏部备案的印模比对,‘篆体、刻痕、朱砂成色皆合,确为石崇所掌旧印’——张启是先帝钦点的文勘官,素以严谨闻名,难道他也会被谢渊收买,帮着伪造证据?”

石崇的身子晃了晃,险些从地上栽倒。他看着萧桓手中的玉印,脑海中一片空白——他忘了,自己的私印不仅有备案,还有张启这样的专业文勘官核验,他所谓的“私印仿造”,根本站不住脚。

“臣……臣……”他张了张嘴,却再也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慌乱中,他想起之前递给萧桓的“谢渊谋逆”密报,连忙喊道:“陛下!谢渊不仅伪造臣的账册,他还谋逆!臣之前递上的密报,说他勾结昌顺郡王萧栎,私调京营兵力,欲借明日祭祖大典逼宫,这是真的!那密报里还有他的私章拓本,陛下可派人核验!”

萧桓冷笑一声,从御案上拿起石崇之前递来的密报,扔在石崇面前:“你说的是这份密报?朕早已让张启核验过上面的‘谢渊私章’拓本。谢渊的私章,是永熙帝所赐和田玉章,刻‘忠勤报国’四字,为瘦金体,而你密报里的拓本,是楷书,且印身尺寸比谢渊的私章小半分——这分明是你找人伪造的!石崇,你以为朕真的会被你蒙在鼓里吗?”

石崇彻底瘫坐在地上,双腿发软,再也站不起来。他看着地上的账册和密报,知道自己的谎言已经被彻底戳穿。萧桓不仅核查了他的兵书备案,核验了账册的朱印,还查清了密报

最新小说: 破怨师 灭世魔龙三岁半 不学鸳鸯老 穿越汉末从幽州开始争霸 回到汉朝当大佬 九娘 皮物:我的舍友被变成了皮! 火烧黎明 背欺里火宿 大唐:李二!你传我皇位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