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陆云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手指在键盘上敲下回复:“附件无法打开,请重发。”同时,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东侧立柱,那里站着一个穿灰色外套的男人,正低头看手机。灵枢已经将男人的面部特征同步到他的脑海中——高鼻梁,左眉骨有一道疤痕,不是那晚的风衣男,但眼神里的警惕感同样刺眼。
“扫描完毕,附件无恶意,为《纳米复合材料最新研究进展》论文集。”灵枢的声音让陆云稍稍松了口气,但他知道,自己已经被盯上了。那道擦过头皮的电击不是幻觉,那些深夜尾随的脚步声也不是错觉,他们就像影子一样跟在身后,等着他露出破绽。
中午十二点,陆云在图书馆的餐厅买了份盒饭,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他吃得很慢,一边咀嚼,一边在脑海中复盘上午的知识。灵枢突然插入一段虚拟训练:“战术规避模拟启动,场景:餐厅突发袭击。”眼前的餐桌瞬间在视网膜上变成三维沙盘,周围食客的位置、桌椅的摆放、紧急出口的方向都被标记出来。当“袭击者”从后门闯入时,陆云的身体已经先于思维做出反应,右脚轻轻一蹬,椅子带着他滑向桌底,同时右手抓住桌腿,做好了防御准备。
“反应时间 0.8秒,提升 23%。”灵枢的评价传来。陆云抬起头,发现邻桌的女生正奇怪地看着他——刚才的动作在现实中只是轻微的身体倾斜。他尴尬地笑了笑,加快了吃饭的速度。
下午的时间依然在图书馆度过,只是陆云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他不再局限于生物神经接口和材料学,在灵枢的建议下,开始涉猎战术心理学、野外生存技巧甚至法医毒物分析。当看到《弹道创伤学》中关于子弹穿透人体的力学分析时,灵枢直接在他脑海中模拟了 9毫米帕拉贝鲁姆弹击中不同部位的效果,骨骼碎裂的脆响和组织撕裂的触感真实得让人头皮发麻。
“情绪波动超过阈值,是否暂停模拟?”灵枢问。陆云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他想起那晚风衣男手中的电击枪,想起电流穿过空气时的滋滋声,想起头皮上传来的灼热感。恐惧像藤蔓一样缠绕上来,但他强迫自己睁开眼,继续看书:“不用停,加大模拟强度。”
傍晚六点,陆云收拾东西离开图书馆。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空荡荡的街道上。灵枢提醒他:“灰色外套男子仍在尾随,距离 50米。”他没有回头,脚步不变,拐进一条狭窄的小巷。这里没有监控,是他和灵枢选定的“反跟踪路线”。
走到巷子中间,他突然停下脚步,假装系鞋带。眼角的余光看到灰色外套男子在巷口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进来。当男子走到距离他十米远时,陆云猛地转身,右手握拳,做出攻击姿态。男子显然没料到他会突然发难,愣了一下,随即转身就跑。
“无需追击,已记录其逃跑路线及车牌信息。”灵枢说。陆云放下拳头,心脏还在砰砰直跳。这是他第一次主动面对跟踪者,虽然只是虚张声势,但那种掌控感让他感到一丝安心。
回到出租屋,他脱掉外套,露出身上的训练背心。背心上的汗渍已经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形成深浅不一的盐渍。他走到墙角,那里放着灵枢指导他用废旧零件组装的训练器械——一根缠着钢丝的钢管,几个装满沙子的矿泉水瓶。
“体能训练开始,今日计划:负重引体向上 20组,每组 15次;深蹲跳 30组,每组 20次;核心训练 40分钟。生物电流辅助强度 35%。”灵枢的指令响起,同时陆云感到四肢的肌肉开始发麻,那是微弱的电流在刺激肌纤维收缩。
他抓起钢管,踮起脚尖,开始做引体向上。钢管冰冷的触感传到掌心,肩膀的肌肉发出酸痛的呻吟。当做到第十组时,他的手臂开始发抖,汗水顺着额头流进眼睛里,蛰得生疼。他想停下来,想瘫倒在地上,但脑海中突然闪过风衣男冰冷的墨镜,闪过那道擦过头皮的电击,闪过父母担忧的眼神。
“坚持。”他咬着牙,吐出两个字。灵枢似乎感受到了他的决心,电流强度微微提升,一股暖流注入肌肉,让他又多做了三个。
做完引体向上,他没有休息,立刻开始深蹲跳。每一次跳起,膝盖都发出轻微的响声,落地时震得地板微微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