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绳打滑,动力尽失。
换用麻绳仍滑,铁链又太重。叶明尝试涂松脂增摩擦,反粘死轴节。其其格献上牛皮绳:“猎户弓弦皆用此,韧而不滑。”
牛皮绳果有效,但遇雨伸长。叶明以桐油浸煮,制成防水牛筋绳。传动虽稳,损耗却大:百丈传输,动力竟失七成!
“须减少轴节。”叶明勘测路线,逢坡挖沟,遇林伐木,硬生生辟出直线通道。轴节减至三处,动力损耗仍过半。
老铜匠忽道:“何不仿效驿道?设中继水车。”遂在途中挖渠引水,建二级水车。但水位落差不足,水车有气无力。
叶明夜观油灯,见灯烟袅袅上升,悟出“落差蓄能”。他在途中筑高台,台上置巨轮,以水流推动升举重石;重石下落时,再驱动下一段天轴。
“此谓‘重力蓄力轮’。”叶明测算着重石重量与落差,“虽断续发力,但瞬力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