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590章 商量政策

第590章 商量政策(2 / 3)

衙役匆匆跑进来,气喘吁吁道:“大人,世家派人来说,他们愿意配合新学推行,但希望能保留部分旧学的授课时间。”

叶明嘴角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告诉他们,本官能同意他们保留诗书课程已属不易,若想再提条件,就休怪本官不客气。”

衙役领命而去。叶明又看向舆图,握紧拳头,心中暗自发誓,定要让新学在安阳大地生根发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成。

三日后,安阳河畔的龙王庙焕然一新,原本庄严肃穆的庙宇如今已被改造成了一座蒙学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满地的香灰上,仿佛给这片土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

叶明站在供桌前,脚下踩着满地的香灰,他正指挥着工匠们在供桌上安装一块活动黑板。这块黑板是他特意定制的,既可以书写文字,又可以移动,方便教学使用。

正当叶明专注于安装黑板时,武明堂带人扛着一件重物走了进来。那是一件来自西洋传教士的礼物——日晷。顾慎小心翼翼地将日晷放在地上,然后抬头看向叶明,却发现他正往神龛里塞着什么东西。

“大人,您这是在干什么?”武明堂好奇地问道。

叶明头也不回地回答道:“要改就改彻底,让龙王爷也学学算术。”说着,他把一个算盘塞进了神龛里。

就在这时,一群老秀才们闻讯赶来。他们听说龙王庙被改成了蒙学馆,都想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他们走进蒙学馆时,正好看见叶明站在梁上,正准备挂上一幅《新学规》。

叶明将红绸掀开,露出了《新学规》上的二十八个描金大字:“不论士农工商,凡安阳子民,六至十二岁皆需蒙学”。

这二十八个字如同闪电一般,刺痛了老儒生们的眼睛。

“有教无类?荒唐!”一位白须老者愤怒地喊道,他手中的拐杖被他敲得咚咚作响,“女子入学已是悖逆天道,现在连贩夫走卒之子都能与士族同席?”

面对老秀才们的质问,叶明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默默地抬手扯下了神像前的黄幡。那面黄幡已经褪色,上面原本写着“风调雨顺”四个大字。

然而,当黄幡被扯下来时,众人却惊讶地发现,黄幡的背面竟然用炭笔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历年童试舞弊的名单。

原来,这是庙祝为了讨好世家而暗中记录下来的。

老秀才们看到这一幕,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原本的愤怒也化作了惊恐。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叶明冷笑一声,将黄幡高高举起,大声说道:“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正道?为了私利,竟如此舞弊!如今我推行新学,就是要打破这腐朽的旧制!”

那些老秀才们被说得哑口无言,有的低下了头,有的则悄悄往后退。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稍年轻些的秀才,他深施一礼道:“大人,我们之前确实被旧观念蒙蔽了双眼,如今看到这些,方知大人用心良苦。我等愿意支持新学。”其他秀才听了,也纷纷点头称是。

叶明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安阳的新学定能兴盛。”随后,他又开始忙碌起来,继续为蒙学馆的开办做着准备,而那些老秀才们,也加入到了帮忙的队伍中,龙王庙内,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大人,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

武明堂一边忙碌着,一边跟叶明说道。

“我想从安溪开始。明日此时,我打算让安溪工业区的工匠子女们将会在这里为大家演示一种全新的算法。”

叶明笑着说道。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三十个匠童便早早地列队走进了庙宇。他们身上沾满了煤灰,显得有些脏兮兮的,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

当这些匠童们进入庙宇时,原本正悠闲地喝着茶的老儒生们突然惊讶得差点把手中的茶盏都给掉落下来。因为他们看到这些孩子们手中捧着的并不是传统的《千字文》,而是用铁皮包裹着的“活字板”。

更让老儒生们震惊的是,这些活字板上凸起的字并不是他们所熟悉的经典文字,而是叶明自己创造的《算术歌诀》。

“一加一等于二,二乘三得六……”领头的女童声音清脆悦耳,她一边背诵着歌诀,一边熟练地拨动着手中的算珠,算珠发出噼啪作响的声音,仿佛在为她的背诵伴奏。

随着女童的背诵,其他的匠童们也纷纷跟着念起了歌诀,一时间,庙宇里充满了稚嫩而又整齐的诵读声。

当女童把圆周率背到第二十位时,老秀才们中的一些人终于忍不住昏厥了过去。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毕生钻研的《周髀算经》,竟然会被一个黄毛丫头当作儿歌来唱。

就在这时,叶明看准时机,迅速展开了手中的《安阳新学令》,高声宣布道:“即日起,全府将设立三十六所蒙学堂,专门教授算术、格物、农桑这三门学科。”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凡是送子女入学的家庭,都可以免除当年三成的市税。”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有惊喜交加者,认为这是子女改变命

最新小说: 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大清隐龙 修仙界最沙雕的女魔头,竟是我 嫡嫁千金 鹰掠九天 乱混聚树 还说你不是神仙 特工传奇之重明 甄嬛传:穿余莺儿后小厦子是我爹 游戏?还是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