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各文明的稻秆压缩而成,每根柱子上都刻着该文明与稻种相遇的故事;廊顶的藤蔓会结出“记忆稻穗”,剥开稻壳,里面不是米粒,而是一段全息影像——可能是废城老医者埋种子的瞬间,可能是阿澈在雾隐星系凿冰的背影,可能是谐律生物第一次听到音符稻的震惊……每个路过的生命,都能在稻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
这年的跨星播种日,星际稻博馆的老馆长退休了。接替她的,是那个曾在展柜前画纸飞机的能量体孩童,如今已是能熟练操控同源稻基因的研究员。交接仪式上,老馆长把那架最初的纸飞机交给她,飞机翅膀上的字迹早已模糊,却在能量体的触碰下,浮现出一行新的字:“下一站,心里。”
“心里?”年轻的研究员疑惑地歪过头。老馆长笑着指向窗外:虹星系的音符稻正在随风合唱,灵界的水晶稻在传送门里闪烁,蓝星的稻田里,孩童们正把同源稻种撒向天空,种子在阳光下划出的弧线,像无数条连接天地的线。“宇宙最大的疆土,从来不是星空,是每个生命心里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