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化在悄然重塑着每个世界。灵界的雾霭彻底散去,露出了湛蓝的天空,小灵童们学会了蓝星的“耕种歌”,歌声里混着灵界的风吟,让水晶草结出了带着旋律的露珠;蓝星的沙漠中,星砂稻与固沙草共生,形成了绵延千里的绿洲,沙漠居民的帐篷外,都插着刻有灵界符文的稻秆,用来祈福风调雨顺;火星基地的“稻语者”AI已能翻译三十种外星稻穗的“语言”,它记录的火星稻穗震颤频率,被谱成了一首《红土稻香》,在星际广播中循环播放。
最动人的改变发生在蓝星的废城遗址。当年老医者种下第一株星砂稻的地方,如今建起了“重生博物馆”,断墙的砖缝里仍长着倔强的稻苗,钟楼的基座旁,瞎眼绣娘用盲文刻的木牌已被香火熏得发黑,上面的“会等的稻子”五个字,被前来参观的人摸得发亮。
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是当年那个举着纸飞机的姑娘的孙女,正蹲在木牌旁,小心翼翼地埋下一粒来自m78星云的稻种。她的奶奶坐在轮椅上,指着断墙上的稻苗笑道:“你看,它们还记得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