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愿,我们都可以收取。”
然而,时茜的话音未落,便有大臣立即提出反对意见。
时茜并未因此而动怒,面色沉静,目光如炬,直视那提出反对意见的大臣,缓声道:“关大人,您反对的理由是什么?还望您不吝赐教。”
关雎从队列里走出来,躬身施礼后,面色凝重地说道:“把他人不要的旧衣裳拿去捐赠,恐怕会适得其反,好心办坏事。
这在灾民眼中,或许会被视为一种侮辱。
他们可能会觉得朝廷是在作践他们,暗示他们只配穿别人不要的衣裳。”
时茜缓缓说道:“关大人所言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正所谓‘百种米养百种人’,世间之人形形色色,有善良之辈,自然也有邪恶之徒,更有那些喜欢以恶意去揣测他人善良的人。
因此,贞瑾认为,成大事者固然不能对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但也不能过于纠结于此。”
时茜稍作停顿,接着说道:“此次救灾迫在眉睫,犹如救火焚眉一般,刻不容缓。
若要购买布匹来制作衣裳,不仅会耗费大量时间,还会花费巨额银两。
且不说如今户部国库中是否有足够的银子,单是药材、大夫等其他救灾物资,同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既然如此,我们的银两有限,是否应当将其用在最为关键的地方呢?”
石太傅眉头微皱,若有所思地说道:“关大人所言确实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倘若有别有用心之人借此大做文章,稍加煽动,恐怕不仅朝廷救灾的功劳会被埋没,反而会引起那些觉得受辱的百姓对朝廷产生新的不满情绪。”
“然而,贞瑾伯爵所说的也不无道理。现在情况紧急,犹如火烧眉毛一般,哪里还有时间去制作新衣裳呢?
直接收旧衣物去捐赠,确实是个好办法。”